《网络环境下智慧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环境下智慧课堂

构建网络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体系 育才二小课题组 2008年5月 关键词:网络环境 智慧课堂 教学有效性 成果 一、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而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途径,学校要把素质教育目标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来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容易,涉及一系列的变革。从学校内部看,需要校长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素质;从学校外部看,要改变社会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排除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干扰。[1] 因此,一个超越传统知识观、智力观的智慧新观念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是以模仿科学家研究自然的方式,用于教学的一种模式,因此,也可以直接称为科学探究学习。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他反对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强调科学是一个寻求证据,对自然现象不断加以解释的过程。这一时期还有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马希尔斯和考克斯的社会探究模式,影响也很大。到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基本上延续了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解释:“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2] 国内外研究表明: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教室能较大提高学习的潜在效率,特别是使用支持协作、信息访问、表达学生思想的技术时,要用教学新思想将新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知识、教师、学生、技术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或现存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借助各种技术工具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来促进知识构筑的设计者。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师采取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另一方面,出于对教育现状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育改革之路,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 因此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下面3种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对于学习者来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便是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多元智能理论Dr. Howard Gardner),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发展心理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