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鲁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_______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__________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高于 郊区吹 向城市 绿化带 污染较重 【温馨提示】 (1)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 (2)要注意一些规律使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深 度 解 读]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常考的 类图像之八) 【判读关键】 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 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即时突破】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 ;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答案 (1)甲乙丙丁。 画图略。(呈逆时针运动) (2)乙 阴雨 甲 (3)西南风 甲 (4)略。(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变化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审题突破】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由题干材料“北半球中纬某区域”可知,大气水平运动向①___偏转。题干“8时气温状况,高空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设问(2)“正午前后”可推算高空气流移动距离②____千米。 右 80 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下降 对流 不稳定 丙地 甲乙丙 西北 答案 (1)D (2)B 命题角度二 结合降水量日变化考查热力环流 (2013·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第2题。 2.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题后归纳】 城市“五岛”效应 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市气候往往具有“五岛”效应: 热岛——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 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雨岛——城市热岛环流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1章世界地理第3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3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ppt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