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课件:正确使用虚词
(八)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点拨:3.A(误解,理解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甄别,审查辨别或考核鉴定;鉴别,鉴别真假好坏。周游,游遍;漫游,随意游玩) 4.A(逐步,一步一步地;逐渐,渐渐。摧残,使政治、经济、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摧折、折断、挫折。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某一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八)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点拨: 5.C(限制,约束或规定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感染,受到传染或语言,行动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思想或行为向好的方面变化。剧烈,猛烈,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或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6.B(暴发,突然发作;爆发,强调其规模、影响更大,有爆炸性。收集,把分散的集中起来;搜集,搜寻并集中起来。禁止,不许可;制止,强迫使停止,不许继续行动。 (八)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点拨:7.B(遏制,制止;遏止:用力阻止。回报,报答;汇报,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变易,改变,变化;变异,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点、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8.A(大致,大约或大体上;大概,大致的情况,不十分明确或有可能。还是,用在疑问性质的句子中表示选择;或者,用在陈述句中表示选择。偶然,与“必然”相对;偶尔,有时) (八)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点拨: 9.B(A项不用“被”也有被存放之意;C项不加“的”意思明确;D项因果关系明确,可不用“所以”。B项去掉“与”意思变了) 10.B(A项“在…………中”应改为“在…………上”;C项“对”应改为“把”;D项应改为“并且”,因为“并且”表同时或先后进行,“而且”表递进) 11.D(“只要…………才”应改为“如果……就”) * 4、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的混乱。 例如: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念的称赞。(句中“从创作到演出”是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是确指性的,“无论”使用不当,应去掉或改为“无论创作还是演出”)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讲,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应该注意。 5、辨析语句关系 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关联词也许都讲得通,不存在语法问题,但根据其语境和说话人的表达目的,应只有一种逻辑关系。我们所选的虚词,特别是关联词,应符合语句关系。如“而是”、“就是”,两者都可以与“不是”搭配,“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又如“进而”、“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关系。“不但……而且……”是正向递进,“不仅不(没有)……反而……”是反向递进。 表并列关系:有“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等; 表递进关系:有“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越……越……”等; 表选择关系:有“虽然……但是”、“尽管……却”等; 表假设关系:有“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 表条件关系: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 表因果关系:有“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㈤命题趋势 虚词考查将主要集中在介词、连词、助词的使用。 3、一般是三个句子,三组词,只要能判断出其中的两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很可能继续沿用的命题形式:实、虚词结合考查。 ㈤命题趋势 1、命题的选材将更注重语言材料生活化、时代性,度题的选材,绝大部分直接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内容等。所考词语大多是常见的,且课文中也多提及的,具有典型性。近五年所考的都是较常用的双音节词。 2、虚词尽管意义较虚,使用、辨析有一定难度,但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词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仍将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六)典型试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2年全国卷)(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他比你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临床伦理与科研道德(山东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浅谈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异响原因分析及结构优化.pdf VIP
- 商务与经济统计(原书第14版)Ch11.pptx VIP
- 化工厂安全考试题.doc VIP
- 大学生女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幻灯片.ppt
- 《阿Q正传》课件63张.pptx VIP
- 渥太华自伤量表.docx VIP
- 【2025年新版交规题库】2025年版12123学法减分题库(学法减分300题).docx
- 商务与经济统计(原书第14版)Ch16.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