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 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等,或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6.通“如”:好像,如同。 7.通“尔”,你,你的。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二、何 1.什么。 2.怎么样。 3.哪里。 4.多么。 5.为什么。 6.怎么。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何:通“呵”,喝问。(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 a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b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c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 a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b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 a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b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c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5.同“于”。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 1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