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剧场) 案例分析 * 该方案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市,基地北靠博爱路,西面及西南面毗邻孙文纪念院和孙文广场,拟建建筑位于主要城市道路——兴中路的东端,并将与周围的中山市体育运动中心、中山市广播电台及中山市主要行政办公区共同构成该市的主要城市景观。 城市轴线 由于拟建的文化艺术中心基地位于中山市主要城市景观道路——兴中路南端,毗领重要的纪念建筑——孙文纪念公园,靠近中山市一些主要的行政、办公、区体育建筑,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方案构思之前对城市和环境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在总体规划中,尊重原有的城市轴线——南北向的兴中路与东西向的博爱路,将文化中心的主轴线垂直于兴中道,以便与兴中道两侧现有公共建筑取得呼应,同时,在3~5年以后形成孙文纪念广场时,建筑也能成为广场的对景。 设计场地 a、从分析兴中道、孙文纪念广场、博爱路景观及孙文纪念公园围建筑入手,确定文化中心的设计思路及形态。 b、强调空间安排上与兴中路景观的统一性,特别是临兴中道及博爱路街面建筑在水平方向的连续性和建筑对空间的整合作用,以及对孙文纪念广场在建筑尺度及形象上的特殊处理。 c、鼓励步行系统与街面活动,使人们采取步行的方式能够方便地穿梭活动于兴中道各主要场所。 d、孙文纪念公园是兴中道景观轴线的南边起点,本地段位于公园一侧,建筑应尽量减小体量。 e、基地西侧是低矮的别墅,东侧是6~12层的住宅,相对零散,因此本地段周围街区须通过文化中心的体量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界面。 f、从分析兴中道的景观构成可看出街道空间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空间,文化中心的建筑亦道从这种原则尽可能地退让道路。 城市空间尺度 新旧轴线 通过新旧轴线的组合,使得本方案与原有城市环境密切关联互相衬托,成为整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山给人的第一印象亲切、舒适、自然的城市空间,尺度宜人,广场及轴线的形成均是通过小尺度的建筑及环境景观,从分析兴中道的景观构成可看出街道空间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空间,文化中心在城市中的位置也必须遵从原有的城市关系。 总体布局 a、在用地中心的位置布置大剧场、小剧场主体高度控制在18M,底于中山像基座,用地东侧布置群众艺术馆。 b、立方体的大厅包含了大剧场、小剧场,并且位于基地中央,在沿博爱路、兴中道、孙文公园三个面上都作出尽可能的退让,尤其从空间关系上距孙文公园留出180的绿化带,布置雕塑公园,可减少对孙文公园的压迫感,临博爱路后退50M,临兴中道后退70M,基本上符合兴中道的空间关系。 c、完整并不完全对称的布局使文化中心能够很好地兼顾到本地区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形成文化中心所应具备的艺术气质。 d、大剧场、小剧场、电影院、艺术馆都各自拥有自身的出入口和疏散前厅,方便独立经营,其它各个区域均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同时又相互有机联系。 总平面图 建筑周围园林规划平面图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园林设计构思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时间与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 2、基地本身的结构。 3、环境与建筑之间、人与建筑的依存关系。 本方案主要从三个意象来处理文化艺术中心的园林设计: 1)水的意象:水无疑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东西,方案将剧场主体的周围设计成一片片的水池,点缀形态各异的喷泉,形成良好的环境景观,大剧场正面结合台阶刻意设计了一片高3.6M的水墙。 涌起的 水流与喷射出的点点水珠,更加能衬托出文化艺术中心的高贵气质,临博爱路一侧,采用装饰性的遮阳植物,并在临水边选择适当的尺度、树形和布置方式来形成一条富有生机的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绿化带,从而使大剧场与城市主交通之间形成一道绿化屏障。 2)山的意象:由于文化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如何在室间与孙文纪念公园建立起一种联系是环境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方案将基地西南侧一片空地处理成高低起伏的山坡,布置自由的树木、雕塑形成一个丰富雕塑花园,从而在空间形态上成为孙文公园的延续。 3)光的意象:广场的地面铺地的设计采用4.25×4.25的方格石材铺装,每隔8.5×8.5地面安装地灯,每当演出时,地面上星光点点,与天棚上透射出的光线形成良好的呼应。 运用简单的几何元素进行形体组合,使整个建筑外形变化万千,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建筑造型,宛如舞台上不断变化的布景充满戏剧效果。 第五立面的设计:将方形的主舞台尽可能远离中心像,同时将高起的观众厅上部归纳为一单纯的园形,剧场前厅及侧厅的屋顶用半透明与透明材料交织穿插,每当夜晚降临,大剧场内明亮的灯光透过大厅幕墙和顶棚映射在空中,色彩斑澜,在这里光与音乐交相辉映,使文化中心成为中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筑形体设计 外墙材料主要采用石材与铝合金半透明幕墙及点式透明玻璃幕墙相结合,深褐、米黄,红棕三种颜色的花岗石互相对比衬托信仿如凝重的古典音乐,而透明的玻璃幕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