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溫減法草案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附件一: 溫減法草案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98.03.04
草案目的與名稱不符世界潮流:各國的名稱及範疇如下表:
英國母法
(2008) 日本母法
(1998) 韓國母法草案(2009) 我國母法草案
(2009) 修訂建議及理由 名稱 氣候變遷法 全球暖化對策推進法 氣候變遷對策基本法 溫室氣體減量法 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涵蓋盤查、減量與調適三大主軸
(比照其他國家)
目的 設定「減碳目標」
對氣候變遷之衝擊進行調適
設立「碳預算」「氣候變化委員會」、碳交易制度、提供財務誘因等,以有效推行減碳
廢棄物減量…. 1. 減緩全球暖化
對全球暖化之衝擊的調適 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建立氣候變化調適之基本對策 減緩全球氣候變遷,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未涵蓋調適) 加入「對氣候變遷之衝擊進行調適」
(使草案的目的較完整,亦較符合既有條文內容與國際趨勢)
註:紐西蘭(2008)氣候變遷因應(排放交易)法的主要目的在「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以支持和鼓勵全球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範圍較狹小,類似「歐盟的排放交易指令(ETS)」,故未列入比較。
結構不完整亦不合理:對組織、運作機制的規劃明顯不足,減碳責任與規劃則偏向產業部門,。
英國 日本 韓國草案 我國草案 修訂建議及理由 減碳目標 2050年之前減碳80% 達到京都議定書所協議的減碳目標 未描述(尚未有法定減碳責任) 協商中 比照韓國(保留彈性及未來談判籌碼)
責任
與規劃 1.2050年減碳80%是政府的責任。
2.制定5年一期的「碳預算及規劃」、「年度國家報告」、「氣候變遷委員會」、碳交易制度、及財務誘因等減碳機制(1)
3.不含排放源、核配、效能標準等專業細節(1) 1.簡明敘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私機構、人民的減碳責任與機制
2.至2008年止共4度修訂母法,以強化推行組織與機制(2)
3.同英國第3點(1) 1.與日本第1點相似。
2.以「氣候變遷委員會」、「氣候變遷實務委員會」及5年一期的「氣候變化因應綜合計劃」等推行減碳(與英國第2點相似)
3.同英國第3點(1) 1.模糊提及國家及各部門的責任
2.推行組織、機制不明確
3.對排放源等的規劃過於繁瑣,且都偏向電力及工業部門
(遠異於英、日、韓,亦不符「比例原則」) 1.明確、簡要敘述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國民的責任(比照日、韓)
2.加強組織及運作機制的條文(比照英、日、韓)
3.將排放源、效能標準、核配等專業性的條文刪除或簡化
(將專業性條文改列在子法中較恰當。母法應較簡要、週延而易審查。英、日、韓都如此) (1)詳附表一。 (2)詳附表二
對產業界罰則屬全球最重:歐盟對超過核配量確有付款與罰則等要求,且屬全球最嚴。但實務上係針對電力業才有嚴格核配。為維持國際競爭力,對工業部門的核配甚寬鬆,並無實質影響。我國草案的核配、拍賣及罰則等乃與歐盟相似,但卻用在產業界,因此產業界的負擔將成為全球最重。
英國 日本 韓國草案 我國草案 修訂建議及理由
罰則之
對象
超過 核配 無* 無 無 列管的排放源
(對產業的罰則為全球最重)* 提供法源依據即可 (罰鍰金額在子法中訂定及修定) 不配合或洩密 觸犯排放交易制度者 洩密的政府人員
不配合或申報不實的業者 不配合或申報不實的業者 1.不配合的業者
2.洩密的查驗證機構 應適度調降罰鍰使符合國情 四、綜合意見:
1.「溫減法成效堪慮」:我國工業部門的CO2直接排放雖達20%,但減碳而不影響其競爭力的空間不及其十分之一。嚴格要求其減碳的效果甚小,殺傷力卻大。我國電力部門的直接排放雖大(~58%),但其主要源頭卻是政策端(低碳能源發電)及消費端(需電量),草案中卻未明確納入要求,明顯有違國際通則,成效堪慮。
2.將再重創我國經濟、社會:草案對產業的沉重負擔及罰則明顯將斲傷競爭力,勢將造成產業外移及外資卻步,將繼金融海嘯之後再重創我國經濟及社會,造成雪上加霜。
3.架構不周而細節過多:草案的名稱、目的、結構等都與國際趨勢相差頗大。條文的內容則太過煩瑣而具爭議性(且多針對產業界),均不符良法所需,亦遠異於英、日、韓的同類法案,應做大幅刪減或修改。
4.應做重大修訂或重擬週延版本:應速做重大修訂以改善各項缺失。或將草案退回行政院重擬,並邀各界溝通形成共識後再送立法院審查,才可提高此重大法案的品質及審查速度,做為未來施政的良好依循。
附表一:我國草案顯然不如英、日、韓的說明:我國草案中未設置專業、獨立之推行組織與機制,結構明顯不如其他國家。又包含過多具爭議、不明確且不必要的專業細節(例如排放源、效能標準的定義及實施,碳權的核配及拍賣、外購碳權比率等),除了讓立法院難以瞭解及審議,未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