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下的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視野下的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从此岸到彼岸 ——文化视野下的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作者:肖 琦 单位: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邮编:224005 摘要: 新一课程以来,美术教育无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洗礼,虽然短暂,我们却已深刻体会到了一种诸如“思潮”般的动荡。在美术教育这“繁荣”的背后,却只见其日显平面化,虽“显赫”然而实质上却更加边缘化了,因为它远离了作为美术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文明智慧,它越来越失却了美术本身的文化意味及价值追求……我们目睹着种种教学行为“误”入极端;我们亲闻呼唤美术传统回归的声音;我们追求着“技能”和“文化”走向平衡的课堂;我们更期待着以文化润泽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 : 困惑 追寻 实践 反思 一、对美术课堂中如何看待技能训练的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摒弃了繁琐的讲解,弱化了技能的训练,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展示,关注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但我们却发现美术教育渐渐远离了作为美术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文明智慧,失却了美术本身的文化意味及价值追求……为什么会这样?让我困惑不解。 2005年,江苏省教研室在徐州举办的“民间美术进课堂暨儿童美术文化展评”系列活动上,民间艺人王桂英银剪飞舞,一幅幅稚拙可爱的形象跃然而出,让与会者惊叹不已。惊叹于老人的缜密构思、惊叹于田园气息的浓郁、惊叹于老人对艺术的独抒己见……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造型意味,它积淀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它与中国汉画像石、画像砖、青铜纹饰,甚至甲骨文的审美韵味一脉相承。这种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制约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朴素的精神品质。如果让我来指导学生学习剪纸,我会怎么做? 尹少淳先生说:“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该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汪洋大海。” 当下,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可以淡化,但绝不能淡出视野。文化的融合渗透,必须立足于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进行。脱离了具体的美术情景去讲所谓的文化,“美术文化”势必成为一句空话。 二、追寻美术教育从技能跃迁文化学习的有效径途 对于文化的释义,众说纷纭。美国学者A.克卢伯认为:“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合系统习得或传递。”由此来观照我们的美术文化,可以得出美术文化的习得不仅包括外显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还应该包含内隐的文化浸润。 也许,基于这一点,《美术课程标准》才指出:“美术在人类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如果我们把美术教学仅仅定位于纯粹的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不能使学生领悟到技能技巧“后面的东西”,不能从美术学习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不能获得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度认识,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北京故宫为什么要如此布局?为什么故宫的门上要用81颗钉?天坛为什么用蓝色的屋顶?为什么用方形的围墙和圆形的圜丘?这些用审美眼光就能够解释的清楚吗?似乎只能从文化的角度才能解释清楚。 由此可以看出: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是美术学习浅层次的目标追求,建立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美术学习深层次的目标追求。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度认识,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开始了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是人美版《美术》教材年级的内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做到把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教给学生,也就是所谓的“无痕”教学。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享受传统文化的浸染,享受艺术创造的快感如何处理,某种程度上将掂量出执教者对教材的驾驭水平。退一步说,即便剔除了文化的内容,也会是一节不错的美术课,但只会是一节“唯技术层面”的美术课,类似于一杯可以解渴但却无味的白开水,要想成为一杯醇香的美酒,。……这些有形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 汉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产生实质上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本环节则通过动画以及趣味图片的欣赏,使汉字抽象概括的过程得到再现。学生轻松地了解汉字的字意与字形的来源,感受到汉字的字意、字形美,了解汉字具有象形性、趣味性、文化性等特点,师生慢慢地进入汉字背后的艺术与文化中去。 (造字小游戏。略) 以造字小游戏,引导学生去切身体验古人造字的乐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并能再次体会“书画同源”的内涵。 中国古代汉字是古人按照实物形状来创造的图形符号,而一些当代的艺术家、包括课本上出现的范图以及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根据现代汉字的形和意来创造的,只是具有一定含义的图像。因此,两者虽然都具有象形性,但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不过,用这种对比的方法来感悟古人的智慧,觅寻文化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接下来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字画结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