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生态影响及防护措施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青藏铁路建设的主要生态影响及防护措施的景观生态学分析c摘要:介绍了青藏铁路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纯,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系统稳定性差,十分原始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且恢复困难;针对青藏高原荒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各种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由此制定了各种工程活动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景观恢复等措施。“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般感性、脆弱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征, 因此, 在青藏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在中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关键词:生态脆弱,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景观恢复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 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5072m, 经过海拔4000m以上地段960km, 青藏铁路经过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 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等被破坏扰动后很难恢复, 野生动物保护、高原植被恢复以及湿地、湖泊环境保护和冻土环境保护, 都是铁路建设面临的环保难题。因此, 环境保护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具有不同于一般铁路的突出地位, 因此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不但是维护高原生态平衡的需要, 而且是保证青藏铁路建成后长期安全运营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特点:荒漠生态系统是指由耐旱性甚强的超旱生半灌木、灌木植被等为基础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其生物群落、生境条件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它是在温带极端干旱和严重缺水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的。其主要生物群落特征是生物组成种类较少,植物群落稀疏,地表盖度较低,生物生产力水平低。本地段主要土壤类型为荒漠土。沙质、砂砾质构成的各类荒漠土,在地形平缓的低山丘陵,多形成富含钙质和石膏的棕漠土、灰棕漠土,而在低洼地区则形成各类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土、盐土等,部分风沙覆盖地段为风沙土。土壤母质多为冲洪积物,土壤发育不良,粗砾质,贫瘠干燥,缺乏腐殖质。地段植物主要以温性荒漠植物为主,旱生及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常具旱生型结构,是长期适应干旱气候和严重缺水的生境条件下的结果。其它植物种类组成单一,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常见的植物约30 种左右。一般丰富度为2~6。因此,该地段群落稳定性极差,破坏后将很难恢复。高寒植被环境是极其脆弱的寒区生态环境,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一旦遭受严重破坏, 将长期不能够恢复,同时对其他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青藏公路建设, 大量开挖引起地表植被破坏,30年尚未完全恢复,仅有部分地段开始生长少量植被, 同时改变了地表下垫面条件, 引起地表沙漠化现象增加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 修筑的大型临时设施、临时房屋、开凿隧道、取土填筑路堤、机械碾压和填压、施工人员践踏等都会对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引起当地土地沙化, 同时也会间接影响食草动物群落的稳定。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的冰川、雪山、河流、湖泊、湿地, 素有“ 中华水塔” 之称 。其中藏北高原内陆水系丰富, 湖泊星罗棋布, 总面积达3万km2。青藏高原不但蕴育了长江的源头, 汇人太平洋、印度洋的众多大江大河以及周边著名内陆河流塔里木河、阿姆河等也均发源于此, 它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珍稀特有种物种较多, 种群数量大。常见的16种哺乳类动物中的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30多种鸟类中的7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植物种类有486种, 其中80多种以上为高原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主要有藏羚羊、藏野驴、野耗牛、白唇鹿、雪豹、藏雪鸡、黑颈鹤等。青藏铁路沿线分布有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