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字体设计
日本字体设计
?他山之石,日本字体设计
?日本,是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使用汉字的国度之一。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关于汉字是在什么世代传入日本的问题,却还没有完全清晰的考证。然而时过境迁,现在日本汉字字体设计的整体水平却早已领先于中国,成为汉字圈字体设计的标杆。
?中、日字体设计的历史渊源
?说到汉字的字体设计,我们还是需要简单的先介绍一下日本的在近代的印刷排印发展。日本幕府末期,随着著名的“黑船袭来”事件,西方各种先进文化和技术如潮水一般涌入。明治5年(1872年)2月,在长崎出版发行的《新街私塾余谈》上刊载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活字样张,是日本最早出现的西方现代活字技术的印刷品。这里出现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其创始者就是日本现代金属活字的鼻祖本木昌造。不过,这些新活字技术并非他的原创发明,真正给日本带来西方现代活字技术的是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姜别利。姜别利(William Gamble)作为传教士,原本是主持上海教会的印刷所“美华书馆”的。1869年他从上海回美国途径日本长崎时结识了本木昌造(一说是受邀而往),向其传授了美华书馆成熟的汉字活字技术。前述《新街私塾余谈》上刊载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的活字样张等,都应该是直接使用了美华活字里评价最高的5号活字。
?本木昌造创设的活字制造所在其弟子平野富二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日本印刷及字体史上赫赫有名的东京筑地活字铸造所。筑地的活字可以说是日本印刷活字的根基,而这些却都是沿用或基于美华活字,所以字体也毫无疑问继承了当时美华的字体——宋体,日本称其为“明朝体”。中国的宋体字历经数百年的洗礼,构字结构清晰,造型明确而又不实古典韵味,适合长文阅读,可以说是印刷字体之本。同样,日本的明朝体从开始就确立了其基础字体的地位。1875年,神崎正宜创立的弘道轩发表的全新的楷书活字——弘道轩清朝体, 在1881年被《东京日日新闻》报纸选为正文字体,但终究没能撼动明朝体的地位,只存续了10年左右,便销声匿迹了。
?本木昌造在接受姜别利的这批活字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过号数大小的改良,而使日本活字号数自成一体。在字体造型方面,日本的各个活字铸造所也都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改良和创新。其中江川活版制造所、青山进行堂等发布的各种行书、草书、隶书、甚至篆书字体都很好地丰富了日本活字地样式。其中,大受欢迎而延续至今的黑体字可谓是里程碑式的创新了。黑体字,原本并不是汉字的传统字形,我们能看到的两国之间最早的黑体字,是出现在1891年日本《印刷杂志》上的“大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新制明朝六号活字”几个字。但很有趣的是,1895-1900年的筑地活版样张里都没有黑体字的出现,直至1903年,才在日本劝业博览会银奖纪念样张册中正式亮相。这种笔画粗细均一、没有抑扬顿挫的字体应该是受了欧美无衬线字体(Sanserif)的影响,在日本实称哥特(Gothic)字体。数年之后,中国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首次引入了黑体字。其实在20世纪初期,类似的印刷字体方面的交流在中、日两国间还是很多的,比如森川龙文堂从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引入了正楷字体,三省堂的仿宋也是基于中华书局赫赫有名的丁氏兄弟设计的聚珍仿宋。
?日本字体设计的振兴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经济得到极速发展,新的字体制作技术应运而生。1924年由石井茂吉和森泽信夫联合开发了“邦文写真植字机(即照相排版机)”,以全新地光学方法解决了汉字铅字字数繁多的问题。2年后,由石井主持创立“写真植字机研究所(简称“写研”)”,开启了日本汉字设计发展的新篇章。
?石井茂吉本人是优秀的字体设计者,设计过多款优秀字体,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就是“石井中明朝体”。此款字体是1951年受大修馆书店所托,为诸桥辙次博士苦心编撰数十年的《大汉和辞典》开发的专用字体。时年石井已经年过六旬,但他发挥了超常的毅力,以超乎寻常的效率每天设计制作20-30个字,花费数年之久独立设计完成了4万8千字,成为汉字设计史上的神话。1970年写研设立以石井为名的创作字体大奖赛,由此给予了年轻字体设计师一个登龙门的机会。写研石井奖首届获得者中村征弘,第二、三届获得者铃木勉,以及之后的今天欣一、佐藤丰等人,无不成为日后日本字体设计的领军人物。
?而共同参与开发写植机的另一重要人物森泽信夫,在1952年独立设建了森泽公司,和写研一起成为了日本字体界的双雄。当1980年代小型电脑及技术逐步普及的时候,写研由于不满早期电脑字体技术的简陋,采取固步自封的做法拒绝开发电脑字体。而森泽公司则在与当时世界最大的字体设计制作公司Linotype合资后,紧跟世界技术的新潮流,勇于开发全新技术,顺势占领了电脑字体的市场。1984年,森泽创立了国际字体设计大赛,启用日本平面设计界的大师田中一光和胜井三雄轮流担任字体设计大赛总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