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乙癸同源论
乙 癸 同 源 论
古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其说维何?盖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于上而主静;相火者,居乎下而主动。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肾应北方壬癸,于卦为坎,于象为龙,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肝应东方甲乙,于卦为震,于象为雷,雷藏泽中,雷起而火随之。泽也,海也,莫非水也,莫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至于春升,龙不现则雷无声,及其秋降,雷未收则龙不藏,但使龙归海底,必无迅发之雷,但使雷藏泽中,必无飞腾之龙,故曰肾肝同治。东方者,天地之春也,勾萌甲折,气满乾坤,在人为怒,怒则气上,而居七情之升,在天为风,风则气鼓,而为百病之长,怒而补之,将逆而有壅绝之忧,风而补之,将满而有胀闷之患矣。北方者,天地之冬也,草黄米落,六字萧条,在人为恐,恐则气下,而居七情之降,在天为寒,寒则气惨,而为万象之衰,恐而泻之,将怯而有颠仆之虞,寒而泻之,将空而有涸竭之害矣。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当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肝木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伐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泄,气血攸分,即泄即补,水木向府,总之,相火易上,身中所苦,泄木所以降气,补水所以制火,气即火,火即气,同物而异名也。故知气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义矣。 然时医多执“肝常有余”之说,举手便云平肝,殊不思《经》曰“东方木也,万物所以始生也。”《圣济经》云∶四时之所化,始于木;十二经之所养,始于春。女子受娠一月,是厥阴肝经养之,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故戒怒养阳,使先天之气相生于无穷,是摄生之切要也。盖春属肝木,乃吾身升生之气,此气若有不充,则四脏何所禀,水如春无所生,则夏长秋收冬藏者,将何物乎?五行之中,惟木有发荣畅茂之象,水火金土皆无是也。使天地而无木,则世界黯淡,其无色矣。培之养之,犹恐不暇,而尚欲剪之、伐之乎!故养血和肝,使火不上炎,则心气和平,而百骸皆理。况肾主闭藏,肝主疏泻,是一开一合也。 俗云∶肝有泻无补,不知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剂,皆补肝之药也。人特习而不察耳。
肝 肾 同 源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
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
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肝肾两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理论体系形成于明代,实验研究发展于现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可见《内经》认为,“肾”是通过“髓”生养“肝”而体现“母子”联系的。的生理功能,必然受到“脑髓”的调控。不但“肝肾”生理联系如此,而且病理影响亦然。《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故有“恐伤肾”之说。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应此说原指肝肾寒热,以后逐步发展到指肝肾相火与真阴。北宋·钱仲阳在其《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题记;肾火泻肝,肝阴补肾,肾不可泻,肝不可补。}至明·李中梓运用《易经》哲学思想,根据《内经》医学理论,参考历代医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其《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肾应北方壬癸”,“肝应东方甲乙”,肾藏精,肝藏血,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同源),由于肝肾同源于精血,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当自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代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泻,气血攸分;即泻即补,水木同府。”程文囿在《医述》引《医参》论述了脑与肾的关系,钱镜湖在《辨证奇闻》中则论述了的观点,“盖目之系,下通于肝,而上实属于脑。脑气不足,则肝之气应之,肝气太虚,不能应脑,……治之法,必须大补其肝气,使肝足以应脑,则肝气足而脑气亦足也。”由此可见,肝肾又同源于脑。
概念的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表彰大会教师代表演讲稿.pptx VIP
-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设计教学盛群力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VIP
- 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实施计划方案.docx VIP
-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中俄学 .pdf VIP
-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PDF VIP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管理办法.docx
- 3.4热力学第二定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中职 《药用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劳保版·2023)同步课件:3.4醚.pptx VIP
- 2015三峡大学(修改版)水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