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邾城文化遗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说邾城文化遗存

试说邾城文化遗存 笔者对雄据大别山南、长江中游之北近600年,几度为郡、县治所与诸侯国都的邾城建构形态、范围、规模、居民、市井、商贸和繁盛情形并无研究,不敢在诸位资深方家面前班门弄斧。这篇拙文试从无形方面点说三个问题,权作深入探讨的引子。三个问题是:其一,邾城名由及其所在位置和历史地位;其二,邾城有无文化及其有哪些文化沉淀;其三,邾城显现的文化遗存及其表现特征。 本文试说“邾城文化”,先就“邾城”名由看其文化渊源。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言:“颛顼(zhuā n xū专须)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颛顼为上古五帝之一。其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名安,以曹为姓氏,传至曹挟时,被封为邾,始有名“邾”的伯爵诸侯国。 谁封的呢?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八》载:“武王得曹挟,复封之邾,曰邾娄。”邾亦名邾娄国。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称:“邾娄合读即为邹……”邾娄二字之音读邹。邾、邹国本是一国的两种读音。 此城先在哪里?唐李泰《括地志》说:“故邹城,在泗水县西南六十里”;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讲:“古邾城,在曲阜东南四十里。”《左传》文公十三年载:“邾文公卜迁于绎(yì意)。”晋杜预注:“绎,邾邑(邑即城)。鲁国、邹县北有绎山。”今人何浩先生《楚灭国研究》考定古邾城在今曲阜东南,泗水县西南,后迁的邾城在今邹县城南,亦名“纪王城”。同时考定,公元前261年,楚考列王遣师先攻下鲁国南面重镇徐州,继灭北面的小邾国。杜预注《春秋》谓:“邾之(后裔)别封,故曰小邾。”至公元前256年,7年间,楚师连灭泗水流域的小邾、邾(邹)国、邳国、费国、鲁国,将其君主、重臣、庶民迁往楚国管辖范围。前256年,楚灭鲁后,便迁鲁顷公至下邑,鲁遂“绝祀”。 下邑距鲁国地域不太远。为何独迁邾(邹)和小邾的君臣至大别山南,长江之滨呢?按正史、野史说法有二:其一,邾国一度强盛,民亦强悍,曾经吃掉须句与鄫国,数次大败鲁师。加上它和小邾占据今山东金乡、滕县以东,费县以西,北界于鲁,南临于楚的较大区域,人口较盛。楚王恐其聚而再起,故移之到直管之地。其地在哪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之赤岸条(即今黄州赤壁)说:“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按,郦言楚宣王灭邾有误,应为考烈王)其二,野史,即民间传说,考烈王如何安顿邾国君民考虑再三,某夜梦见大小两个红翅鸟群自泰山之西南飞向大江之北的赤色岸边盘旋良久,然后落地而失。楚王梦醒,便召祝巫(王朝专司预测、礼仪的人)询问作何圆解?祝巫讲:“红、赤、朱三色同义。大小红翅鸟群,当是大、小邾国君民之代身也。大江赤岸即在楚之陪都东鄂对岸之地。大王或在想二邾应迁之所吧?臣下以为此即最适之处耶。” 王喜曰:“善!”随之,邾国君臣就在女王城旧址上筑新城安处。其名仍称“邾城”。 再说邾城在区域历史上的地位,笔者初步断定有三个“最”。 其一,最先大规模移民入驻之城,从战国末到明朝初,长江南北东西之民七次成批迁入。邾国君臣既是首次,也是遗存文化比较丰厚的一次。在交通闭塞,人们交往困难的时代,移民促进经济、文化的上进,生产力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后者是指人口生产因远亲缘关系而得以优化),其潜在作用甚大。 其二,最先建造完整的城和繁盛时间较长的城。此城是怎么建的,尚无史料可考。笔者认为楚考烈王对待灭国君民是比较宽厚的,择大别山南水丰土沃之地女王城建新城与居可以佐证。从公元前261年至前256年,花费7年才完成移入,亦可推测,邾国臣民参与设计、劳作,并且汲取了原邾城的优长,城较坚固。所以至594年后,晋成帝倚重文武兼备的名臣庾亮还说邾城很坚固,不怕后赵的2万铁骑来攻。 其三,最先作为本域郡城,后为衡山、西阳郡城、衡山诸侯国都,邾县县城和长江中游军事重镇594载。其为公元前约221年,秦始皇设衡山郡,驻邾城;前206年,楚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王都在邾城;前209年,汉文帝恢复衡山郡,仍驻邾城;前164年,朝廷封刘勃为衡山王,再作王都;前118年,庐江王刘锡改封衡山王,复为王都。其间近百年,衡山王国和郡并存,邾城身兼二任。前117年,改衡山郡为邾县,也就是作为军政、商贸、文化、交通、社会交际和居民生活的中心时间很久。其文化含量与区域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邾城的位置有三种说法。康熙《黄州府志》说:“在府城西北一百二里(指今新洲)。”乾隆府志说:“永安城(今黄州地)为邾子所迁之邾。”光绪《黄州府志》说:“旧邾城在今治(即今黄州区)西北十里。”笔者认定在黄州之说。同时据弘治《黄州府志》载:“邾城即楚黄歇都处……亦即楚王封其女之地,遂城而居之,乃楚所筑也。城中多土堆,俗呼‘女王城’(或曰‘禹王城’)。” 按上文交代的史实,可以断言,邾城文化蕴藏量丰。据笔者初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