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4全球汽车论坛文集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对策 ----2014全球汽车论坛集萃 全球汽车论坛组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2014年11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年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文集以实录的方式展现了“2014全球汽车论坛”的全貌,所有内容为论坛嘉宾的演讲经过整理而来,全面准确地还原了“2014全球汽车论坛”所探讨的主题、所倡导的观念,以及与会嘉宾精彩纷呈的观点和思想碰撞的火花。本书彰显了中国在世界汽车格局中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深层次的思考。论坛从多维视角,以历史性、全局性的方法来探讨汽车业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尤其是集中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产业格局的热点问题、趋势变化及其深刻影响。本书适合对汽车行业发展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全球汽车论坛组织机构名誉主席:王瑞祥执行主席:王 侠 组委会委员:王侠 李作清 Jack Perkowski 张军 杨士敏 尹巧茹 柴占祥 郝江鹂 蔡东霞 赵扬 杨琳 刘小勇Ashvin Chotai 赵岩 秘书长:柴占祥秘书处成员:郝江鹂 Carleen Giacalone 梁军 汤志华 黄立明 杜涓涓 何莹蕊 张烝? 谢声驰 逄淑君 刘玉建 张天聪 吴昊 曹燕博 叶亚男 肖莹 于洋 林郁聪 侯文佐 佟彤 艾晓铺 王军庆 李建军 杨杰 马婧 王慧《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对策----2014全球汽车论坛集萃》编委会主 编: 王 侠 副主编: 柴占祥 仵志明 邱明斤编委会委员:柴占祥 郝江鹂 仵志明 邱明斤编辑组成员:杜涓涓 陈青 何莹蕊 李旭涛目 录前言一、转型与升级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最紧迫的任务二、挑战与机遇 中国汽车产业应如何应对 1、整车制造商:协同行动,积极应对转型挑战 2、中国商用车: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转型 3、中国汽车经销商:多样化生态中的转型与改变 4、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增强技术竞争力的转型之路 5、汽车设计:转型背景下的新思维 6、后蓝海时代 确保中国车企竞争力提升 7、应对新形势 中国车企“走出去”再思索三、智能与互联 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1、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车辆 2、设计与制造“互联化”汽车 3、互联网将改变传统汽车营销模式四、环保与节能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五、金融与资本 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1、汽车金融与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 2、资本市场在汽车工业增长中扮演的角色六、政策与经济 护航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七、畅想与展望 汽车工业的美好未来 附一:2014 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日程 附二: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会议综述 附三: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海内外媒体传播概述 附四:2010-2014第一~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回顾 后记前 言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是在中国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全球汽车论坛创办五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举办的。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在回望与畅想中,纵论中国汽车的转型与升级,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如果说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当时有些出人意料、惊叹称奇、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的话,那么到了2013年,中国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桂冠,就已是毫无悬念、理所应当、让人见惯不惊的事了。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各大汽车品牌,进行着以全球为战场的角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变革中,首次将发展重心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是首次迁徙至汽车强国之外的新兴市场。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时,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中国汽车产业就遭遇了来自全球汽车企业的“世界大战”。从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与“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结下了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在中国市场成为世界汽车界关注的焦点和课题之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顺势而为,全球汽车论坛应运而生,并在“融汇全球智慧,共创产业辉煌”的宗旨下,以思想的碰撞和富有远见的共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9年至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却连续下滑。前些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紧凑型、经济型轿车为主,靠价廉取胜,在汽车细分市场上占取了较高的份额;然而,随着国际豪华品牌产品线的下沉,合资品牌汽车在定位和价格上与自主品牌不断趋近与重叠,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开始短兵相接,并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兴起,汽车未来市场新一轮的竞争也拉开了序幕。中国汽车既要面临现实的压力,又要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优势地位,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技术、人才方面相对弱势的地位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国人虽然圆了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