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兒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洮兒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文章编号:1008-181X(1999)03-0179-05 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张殿发,林年丰 (长春科技大学环境与建设学院,长春 130026) 摘要:系统分析了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流域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流域进行了环境分区;最后论述了流域内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灾害;环境演化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洮儿河流域位于吉林省西部,面积约为2013 km2,是吉林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处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350~400 mm;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夏季占75%1800~2000 mm,最大值出现在春季4~5月份。全年大风(8级以上)日数一般在20 d左右,多集中在春季。年平均气温4~5 ℃,无霜期130~140 d;全区冻土深度2 m左右。 本流域处于洮儿河冲积扇与松嫩低平原的过度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水系主要有洮儿河及其支流蛟流河。洮儿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区,流经本区汇入月亮泡,最终流入嫩江。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旱、涝、盐、沙、病”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着流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脆弱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长期制约着本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1.1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本区最主要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全区受盐碱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左右。本区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苏打盐化土为主,在土壤剖面形态上呈“T”形分布,具表聚性特征,即盐份主要集中在表层,心土和底土盐份含量较低,表土全盐是心土的2.5~4.0倍。在时间上,土壤盐碱化呈季节性变化,春秋两季积盐,春季比秋季强烈;夏季脱盐,包气带中易溶盐份向潜水中迁移,土壤盐碱化减轻;冬季相对稳定,当土壤冻结时,土体中盐份运动停止,盐份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区内盐碱化土壤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质和气候的制约,同时又受到近代自然条件和人为作用的影响[2]。气候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3],人为作用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发展[4]。受地貌和水文地质的影响,区内土壤盐渍化在分布上具明显的地带性[5~6]。 1.2 土壤沙化 区内沙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洮儿河下游的东岸,总面积120.6 km2。参考《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整治纲要》,结合本区的特点,将沙化土壤划分为潜在沙化土壤和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壤。 1.2.1 潜在沙化土壤 指还未发生沙化或沙化刚刚开始,但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危险。面积110.1 km2,分布在套保乡、洮河乡和胜利乡。土地利用多为耕地、林地和部分草地。这类土壤,如果过度开垦,不注意保护,有进一步沙化的可能性。 1.2.2 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壤 面积10.5 km2,分布在叉干乡以南的半固定沙丘、沙垄等。70年代以前,土地沙化十分严重;近年来的植树、种草等防风固沙措施,使土地沙化基本得到控制。 1.3 土地沼泽化 全区沼泽面积105 km2。根据形成沼泽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源补给类型,分为扇前地下水溢出带沼泽和降水汇集洼地沼泽两种类型,均属芦苇沼泽。 1.3.1 扇前地下水溢出带沼泽 主要以片状分布于冲积扇的前缘低洼地带,面积约80 km2。冲积扇向冲湖积平原过度带,地形坡度、含水层岩性、渗透性、径流等条件发生突变,使地下水位升高,溢出地表。且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沼泽化大面积出现。 1.3.2 降水汇集洼地沼泽 多以串珠状零星分布于洮儿河一级阶地后缘的泡沼洼地,面积约25 km2。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径流缓慢,水位埋藏浅,大气降水在此汇集,形成以泡沼为中心的沼泽湿地,其外围常伴生着土壤盐碱化。 1.4 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本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氟病不仅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且阻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内氟骨症患者1646人,氟斑牙患者20754人。从氟病患者分布规律上看,丘陵山区、冲积扇和河谷漫滩均属非病区,氟病区完全分布于冲湖积平原上。氟病分布面积虽然很大,但病情相对较轻。本区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大兴安岭东侧丘陵山区的酸性花岗岩和火山岩;含氟矿物经风化、淋溶,氟随地下水迁移进入本区;因地下水在冲湖积平原径流滞缓,蒸发浓缩作用很强,致使氟在这里富集。含氟量与病区分布规律见表1。 表1 洮儿河流域潜水氟含量分布特征 丘陵区 扇形区 冲湖积平原 河谷漫滩 扇前洼地 一级阶地 二级阶地 氟含量/(mg/L) 0.52~0.98 0.19~0.56 0.22~1.00 0.50~3.04 0.68

文档评论(0)

d47fv82b5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