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4-22 鞍区LCH的MRI特点: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图4-22 LCH,中枢性尿崩症,MRI显示垂体柄增粗 图4-23 LCH患儿MR冠状面对比观察显示,2例尿崩症是由于LC浸润垂体腺所致 图4- 24 LCH:①X线平片示 额骨骨质缺损,边缘锐利、 无硬化。②CT骨窗示额骨 内外板破坏,骨缺损内斑、 条状死骨,软组织肿块外凸 明显。③CT软组织窗示骨 缺损区的周边及中心呈短条 状高密度影。④~⑥ 同一病 例的MRI示软组织肿块,横轴位T1WI呈略低信号(④) ,T2WI呈略高信号(⑤),矢状位T2WI示肿块与脑组 织界限模糊(⑥)。 图4- 25 LCH:A.CT平扫:额骨内外板破坏,骨质被软组织肿块替代; 软组织肿块外凸明显。 B.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骨质缺损区大 小 、虫蚀样边缘范围。 图4-26 LCH患儿颅骨的损伤,有溶骨性或穿凿样骨质破坏。并可见纽扣样死骨 图4-27 LCH患儿:A.头颅X线正位及B.侧位片示颅骨广泛地图样骨质破坏、边界清 晰、无增生硬化、部分内外板呈双边征象。 图4-28 LCH婴儿:A.头颅侧位片 示额颞部颅骨见地图样骨缺损;B.CT平扫骨窗示两眼眶外侧壁、两颞 鳞及岩骨见多发性骨破坏区;C.胸腰椎侧位片及D.MRI T2WI颈胸段脊柱矢状面示多发性椎体骨质破坏、压扁呈楔形或板状椎体,或疝入凹陷的终板所形成的间隙内;E.骨盆正位片示两髂骨、坐骨、耻骨和股骨粗隆间广泛骨 破坏。 图4-29 颌骨及牙龈,以下颌骨最多见。牙 龈呈微黄色肿胀但无脓,质地松软,触之易 出血,龈缘可呈虫蚀样破坏,龈乳头糜烂消 失。X线:颌骨可见溶骨性破坏或穿凿性破 坏 浮牙征 图4-30 下颌骨破坏多发生于齿根周围—浮牙征 浮牙征 图4- 32 LCH患儿,CT扫描示下颌骨破坏, 由于LC浸润所致 图4-31 下颌骨破坏多发生于齿根周围—浮牙征 图4-33 LCH患儿早期EGB,左侧颞骨见圆形囊性破坏区 图4-34 LCH婴儿,颅骨多发性肿块,A.CT平扫表现右侧颞骨骨质破坏,破 坏的颞骨周围见异常软组织肿块影。B.颅骨三维重建显示左侧颞骨、顶骨及枕 骨呈多发性骨质破坏,破坏的颅骨形态及大小不一致,但边缘清晰,。 图4-35 LCH幼儿,平片发现骨盆,左侧1~4前肋、左侧肩胛多发骨质破坏。A.B.CT平扫表现为双侧髂骨、耻骨、坐骨、骶骨多发性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周围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C.ECT除了显示上述部位骨质异常,还显示左侧14肋,左侧肩胛骨、左侧股骨上段的放射物质异常浓集 左:Ⅰa组低表达; 右:Ⅱb组高表达 图3-15 Ki-67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 SP ×200 Ki-67主要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无着色。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 左:Ⅰa组高表达; 右:Ⅱb组低表达 图3-16 CD83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 Elivison法 ×400 CD83主要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质。阳性细 胞呈片状分布 图3-17 LC CD68强表达(IHC×400) 图3-18 LC CD21不表达(IHC×400) 图3-19 郎格罕(Langerhans)细胞光镜图 (ATP酶组化染色) 图 3-20 LC组织细胞增生症 A.B为活检标本显示一片充满粉红色胞浆的组织细胞,细胞核折叠有明显的核沟。 C.细胞中央有长的核沟,细胞呈咖啡豆样。 D. 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 E. 一些LCH有较多嗜酸性细胞。F-H为幼稚组织细胞,幼稚黄色瘤改变组织学特征; F.该病例低倍镜显示稀薄的表皮成穹窿状破坏; G. 在高倍镜下, 损害由大量充满粉红胞浆的组织细胞增生组成;这些组织细胞较多空泡或形成黄色瘤。 H. 呈现散在 图东型巨细胞。 图3-21 朗格罕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象 A和B骨髓见有细胞较大、胞浆丰富、核仁显著,偶见胞核不规则。C和D为骨髓活检,C显示骨髓为弥漫性大细胞浸润。D为高倍显示胞核不规则,见有散在嗜酸性粒细胞。 图3-22 LCH淋巴结,A:低倍镜显示显著的间质滤泡/付皮质浸润。 B:高倍镜表现为典型的核沟或折叠。C、D为免疫组化:LC瘤细胞 CD1a(C)和S-100(D)呈阳性。 勒-雪氏病 韩薛柯病 嗜酸性肉芽肿 急 慢 局灶性 年龄 <3岁 2~6岁 儿童 器官 皮肤、骨脾 皮肤、骨脾 骨 皮疹 躯干 较轻 无 肝脾 肿大 较轻 无 淋巴结 肿大 可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共体育课》课程健美选项教学大纲.pdf VIP
- 新教材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重点语法总结.pdf VIP
- 公共体育课课程排舞选项教学大纲.pdf VIP
- 不发火施工方案.pdf VIP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语法知识讲解和练习(2025秋).doc VIP
- 新教材高中物理 期末综合检测(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df VIP
- 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课文讲解学案.docx VIP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4新化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期末把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