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政,小麦吸浆虫描述.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研究进展 13级植物保护四班 李存政 1307101101 小麦 吸浆虫 概况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影响因素 防治方法 概况 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 mosellana(G6hin)、麦黄吸浆虫为Comtarinia tritci(Kiby)。均属双翅目,瘦蚊科,是世界性害虫。 1 946年在我省关中地区的户县曾有发生,建国后的50、80年代曾大发生,间隔时期为25-30年,一个盛发周期大约历时5年左右。 一般年份可减产10-30%,重发年份可损失小麦产量40-50%以上,严重发生的田块甚至绝收。 由于虫态个体小,危害隐蔽,虫量大,一旦爆发,产量损失严重,所以说,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近几年来,小麦吸浆虫又开始死灰复燃,在关中局部地区危害露头,2010年关中局部出现重发地块,2011年发生范围有所扩大, 生活习性 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 mosellana(G6hin)、麦黄吸浆虫为Comtarinia tritci(Kiby)。均属双翅目,瘦蚊科,是世界性害虫。 (一)小麦红吸浆虫? 1.成虫:体长2~2.5mm,翅展约5mm,体桔红色。触角14节,前翅宽卵形,基部收缩,膜质薄面透明。 ? 2.卵:大小约0.32×0.08mm,长椭卵形,淡红色。 ? 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3.5mm,橙黄色,体表有鳞状突起,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前端有锐角深陷,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幼虫扁纺锤形,无足,蛆形。? 4.蛹:体桔红色,头部前方有1对白色短毛。? (二)小麦黄吸浆虫? 1.成虫:体鲜黄色,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2.卵:大小为0.25×0.068mm,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约与卵等长。 ? 3.幼虫:体长2-2.5mm,黄绿色,入土后为鲜黄色,体表光滑,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 4.蛹:体鲜黄色,头部前1对毛较长。 1.为害情况??。?? 为害区域:几乎遍及小麦产区,属世界性害虫。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为害症状: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疵粒、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 2.发生世代?? 两种吸浆虫发生均一年一代,遇不良环境幼虫有多年休眠习性,故也有多年一代的。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越夏。? ?3.发生规律? 雨水多时,越冬幼虫爬出茧外到表土结长茧化 蛹。此时小麦多处于拔节期。蛹经过8~12天羽化 为成虫出土,这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成虫交配 后很快就在麦穗上部产卵,经过5~6天,孵出小幼 虫,幼虫从小麦内颖和外颖的缝中侵入危害麦粒。 幼虫多集中在麦穗中部。幼虫共3龄,历期15~20天,老熟 幼虫为害后,爬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珠,露水或自动弹落 在土表,钻入土中10~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 4.发生条件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品种、气候、土壤特性等有 关。? 凡小穗松散,颖壳薄而松的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侵 入。凡小穗紧密、颖壳厚而坚硬,合得紧或抽穗整齐迅速, 均能减轻危害。? 小麦拔节抽穗期降雨多,对越夏幼虫的化 蛹、羽化都有利,因此危害重。麦收前干旱,对幼虫入土越 夏、越冬不利,翌年虫害即轻。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壤 土土质松软,有保水力和渗水性,适宜幼虫的生存。粘土、 砂土不利于幼虫生存。此外,麦红吸浆虫幼虫喜偏碱性土壤, 麦黄吸浆吸虫喜偏酸性的土壤。 影响因素 吸浆虫发生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越冬幼虫一般在地下10cm,当地温达到10℃以上 时才破茧活动,15℃左右时开始大量化蛹,17~20℃时成 虫 大量羽化,所以春季的温度变化能影响小麦吸浆虫发 生的迟早。另外,雨水也常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起到重 要作用。如果春季3~4月多雨,土壤湿润,幼虫容易破 茧 出土、化蛹、羽化,小麦吸浆虫发生量就多,小麦受害就偏重。反之, 发生规律 (1)隐蔽性???? 虫体小,难发现;危害隐蔽,在颖壳内吸食。 ? (2)适应性强????可在土壤中残存多年? (3)繁殖力强????每年每雌虫产卵60~70粒。 预防方法 (1)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 ? ②小麦拔节期;?4月下旬(20日~30日)? ③小麦孕穗期。??防治指标:每个土样(10?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