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2提案善

关于smt工段的提案改善意见 改善背景 现状分析 改善建议 改善汇总 改善背景 我司smt工段作业中存在的废时耗力情况,其中清尾补料和换单作业用时较长。生产物料的管理、领用、分配、上线工艺制度不够完善。 例1 型号 标产 平均实产 标产达成时间 实际用时 清尾补料用时 换单用时 Ms-g41 75PCS/h 56PCS/h 71H 89H ≈4H(保守时间) ≈9H 以下是一些同行的换单作业用时 公司名称 清尾 拆料 领料找料 上料 核对 技术员调试 合计用时 公司部门规模 研祥智能科技 5min 10min 10min 15min 30min 25min 1.5H 4条线 伟创立 富士康 以下视图是某公司smt工段换单作业的用时情况 现状分析 背景一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末尾的补料清尾工作内容: 从仓库领出的散料数量和实际数量准确性差。 前线借电阻、后线借电容、西线借三极管、东线借IC,跑东跑西的借物料,机器处于待机状况。 挪用下工段物料,拆料、分料。 整理抛料,对缺料位置进行大量手贴工作,又慌忙、又急躁的手贴工作对品质影响较为严重,每到清尾工作,维修板就会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在报表中领导是看不到的)。 科技厂smt工段的生产中换单作业流程图示: 上图是对我厂换线用时分析 背景二 部分操作员不认识物料。 上班1个多月后分不清电阻、电容,对贴片元件认识度差。只认料号,不认料,物料规格看不懂。 缺乏熟练的老员工,老员工在指导新员工生产操作中没有责任感。 操作员不熟悉设备操作。 操作员无法灵活处理异常报警,只会按自己认识的、熟悉的按钮。 异常报警处理速度慢,对报轨道、料槽空、无法拾取物料等异常处理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操作界面不熟悉,停留在“开始”和“暂停”的按钮上。 工程部的职责技能不能应付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养。 工程部技术员在换单作业中,导入程序后的调试工作较长,超过1小时。 技术员针对操作员无法解决的异常报警,存在恐惧心理,态度不端正。拖拖拉拉,颤颤巍巍,处理的慢,对于处理不了的问题不做汇总反应解决,而是强行关机,甚至有的技术员连关机都不会。 贴片机抛料处理中,不及时,不彻底,甚至解决不了问题。(有位技术员对抛料记录中的400pcs说了句“正常”,然后删除记录,只告诉操作员换飞达。) 机器保养偷工减料,在丝印机、接驳台、贴片机等机 械传动齿轮和轨道没有做基本的润滑保养,贴片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道,悬臂时常发出异常的的吱!吱!声。(正常的声音应该是唰!唰!唰!) 数据报表分析不到位,未反应生产实情。 改善建议 补料清尾 配备产线物料员 具体分析: 产线各线体在工单数量剩余40PCS左右的时候,出现物料短缺,此时间段出现长久的待机,平均待机在3小时以上(保守的时间),而按照正常情况下40pcs只需要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梅捷或者铭瑄的PCB)。 若给各个产线配备物料员,产线物料的领用、退料全由物料员负责。产线物料使用信息全由物料员掌握,并将物料员的执行力纳入考核范围。 这样,所有物料信息掌握在物料员手中,对于各种物料的使用信息由操作员反应给物料员,而产线清尾过程中的物料短缺都由物料员承担,物料员及时领料,防止待料停机。 物料员担任责任与职责: 确保所有散料数量的准确性 保证物料料号、规格、供应商一致 计划物料领、退,以及散料领取等,并且保证数量的准确性。 剩余工单物料盘点,周盘、月盘。 飞达数量、飞达状况、飞达送检等。 在各线换先前,提前备好物料以及飞达。 科技厂smt飞达管理比较松散,首先,飞达东一个,西一个,没有合理配合生产需求;产线线体上不良飞达数量较多,飞达没有检修保养记录。其次,飞达没有分类管理,缺少飞达料架。再次,飞达没有统一编号,无保养检修标示。 飞达管理: 产线所有飞达交由物料组保管, 所有飞达经行统一标示编号,并且制定保养计划 定期对飞达送检保养。 换单作业 改善建议 员工建议 在培训过程中,用考核制度衡量员工是否达到上岗要求,建立普通员工培训上岗构架。 在考核过程中,不仅仅只对员工考核,而且要对培训人员经行考核。 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定期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上岗培训,并指导作业。 充分利用工程技术人员在产线的指导作用,使新进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