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表现手法解析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描绘了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1分) 答题总结 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特点+什么地方、什么季节、什么时间+风光图 问:运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分析+作用(情感或者效果)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从首联的“异乡”“独上”词可以看出。 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从颔、颈联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可以看出。 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从尾联的“贫官”“客”“离恨”可以看出。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答题总结 问: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情感+分析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3.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烦乱衰落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象。(1分)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2分)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分)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3、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 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1)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本诗颔联的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任务群(一)苦难与新生课件(共14张PPT).ppt VIP
- 100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pdf VIP
- 电阻式传感器课件.pptx VIP
- 杭州市第三届景点景区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笔试题库.docx VIP
- JVC摄像机GR-DV5000AC用户手册.pdf
- 沙原隐泉 优秀剖析.ppt VIP
- 公文写作:决定.ppt VIP
- 增碳剂对球墨铸铁的孕育作用.pdf VIP
- 上汽通用别克-全新一代GL8-产品使用说明书-28T Avenir-SGM6522UAA3-2018年款别克全新一代GL8用户手册.pdf
- 杭州市第三届景点景区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笔试题库.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