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解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第二节 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 第四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五节 财政支出效益(自学)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 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是利益,即“搭便车”。 2、公共需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 公共需要的消费是公共的和集合的,无法个量化,也无法确切地计量每个人享用的数量,无法按享用数量对等收费。 3、国家可以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为无偿提供公共需要提供物质基础。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混合物品 (1)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2)政府提供,向享用者收费的混合提供方式。 (3)从世界实践来看,主要提供方式: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贴 2、国有企业应分类改革,分别管理 (1)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国有国营模式 (2)垄断国有企业——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4)小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转为非国有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22 3.27 3.33 3.36 3.41 1 1 1 1 1 注意: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2008年这一差距则首次超过万元。 全国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2.1%下降到了2007年的25.6%,下降了近37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资料A: 束缚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三要素: 一、低工资与长时间劳动。表现为一方面在职员工超时工作(包括蓝领、白领与黑领);另一方面是大量失业者的存在。 结果是:在GDP总量中,属于劳动报酬并由劳动者最终支配的数量大致在9万亿左右(2007),占比36% 这些收入扣除税收,加上其他收入,最终形成消费支出的量大约占GDP的35%。 二、太大的对外贸易顺差 以上两者的结合形成恶性循环:即国内工资往下,出口向上。(思考:为什么?) 三、代际财富连续积累,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仅按0.42的基尼系数计算,占人口5%的最富有群体大约拥有社会财富的30%)(《中国新闻周刊》) 延伸阅读资料B: 1978~2008年,中国GDP由3,645.2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增长了81.48倍年均增长26.76% ;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增长到15,781元,仅增长9.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长到4,761元,增幅只有5.94倍。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或乡村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保障水平更有天壤之别。 延伸阅读资料C: 1949年到1978年的GDP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即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 延伸阅读资料D: 中国社科院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2009)课题组:目前无论哪个阶层的主观评价,都认为工人、农民、农民工的获益很少,评价均排在后3位。公众评价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国家干部、演艺人员、私营企业主、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 另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2007年三年时间里,中国的GDP每年增长10%,但是中国最贫穷的1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仅没有跟上这个10%,而且他们的总体收入还下降了2.4%。(思考:后果是什么?) 从1971年至1980年的3.8:1跃升到2005年的19.9:1,差距越拉越大。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社会平均工资法),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而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40%的下限。因此,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提高。 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兼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解析.ppt
- 财政与金融复习课件0解析.ppt
- 财政与金融课件第一章解析.ppt
- 财产保险课件解析.ppt
- 财政学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解析.ppt
- 财政与金融第1讲导论解析.ppt
- 财政学概论解析.ppt
- 财政学第四章经常性支出解析.ppt
- 财政政策案例解析.doc
- 财物公开类解析.doc
-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词类活用.pdf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市场优化算法_(28).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分析.docx
- 医院培训课件:《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电力市场基础理论.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9).电力系统运行与能效优化.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5).电力市场与环境影响分析.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电力市场基础与原理.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4).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与影响.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优化_(4).电力系统运行基础.docx
- 2025年航运行业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