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道(合版).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治道(合版)

管 理 哲 学 课件 (管理类本科教学使用) 讲解人:程宇宏 E-mail:chengyh@scut.edu.cn Tel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五讲 中国传统治道思想 一、孔子与儒家 (一)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子”为中国古代的尊敬的称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与再传弟子编撰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许多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是先秦的“显学”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后世更将孔子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二、孔子仁学思想概述 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仁学是最为核心、最富于哲学智慧的内容。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仁”字在《论语》中共使用了109次。 究竟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中往往针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给予不同指点,让学生从中领会。因此有必要作出具体的分析。 孔子“仁学”的精神,千百年来已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探索“仁政”的真谛构成为无数志士仁人探询理想之“治”(管理)的精神动力,形成了与西方管理风格大异其趣的中国“治道”传统。 《论语·颜渊》篇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将“仁”的基本内涵说成是“爱人”。 在孔子那里,“仁”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孝悌、忠恕、诚信、恭敬、宽慧、克己、智勇等德目,而其中都贯穿着一种真诚的“爱人”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依据冯友兰先生的解释,孔子论“仁”,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仁”的基础;一类是“为仁”的方法;一类是“仁”的内容;一类是“为仁”的成就。 1、仁的基础:人的真性情 孔子认为,人必须有真性情,有真情实感,这就是“仁”的主要基础。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仁”是人的真性情的流露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 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 冶长》) (2)有子曰:“孝悌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2、为仁之方 (1)忠恕之道 “忠”道: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也。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中庸》) (2)克己复礼曰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仁政与德治 将孔子的“仁”推之于治道,就要求管理者实行“仁政”与“德治”。《论语·为政》篇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文中具体论述。 三、儒家治道理念概述 (一)正己安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人本”关怀。如《论语·乡党》篇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的仁学观念推之于治道,就是人本主义管理。所谓“人本管理”,就是要求突出人的地位,把人作为主体,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同时通过道德自律与伦理规范,使人和组织通过良性的双向作用,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1、修身为本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2、善良意志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