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处理工艺对SA213.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熱处理工艺对SA213

热处理工艺对SA213-T23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焊层焊道 焊接方法 极性 电流(A) 电压范围( V ) 焊接速度范围( mm/min ) 焊接线能量 1 GTAW 正接 98~105 11~12 50~55 11.7~15.1 2/1-2 GTAW 正接 98~105 11~12 55~75 11.7~13.7 3/1-2 GTAW 正接 116~120 11~12 48~52 14.7~18 4/1-2 GTAW 正接 116~120 11~12 44~58 13.2~18.9 表5 方案2焊接工艺参数 焊层焊道 焊接方法 电流范围 电压范围(V) 焊接速度范围(mm/min) 焊接线能量 极性 电流(A) 1 GTAW 正接 105~115 11~12 50~55 12.6~16.6 2/1-2 GTAW 正接 105~115 11~12 60~70 11.5~13.8 3/1-2 GTAW 正接 105~115 11~12 55~60 11.5~15.5 4/1-2 GTAW 正接 105~115 11~12 45~60 11.5~18.4 表6 方案3焊接工艺参数 The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to SA213-T23 Weld Joint Properties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毛允娴 ( 广州 510730 ) 摘要: T23是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引进的新型钢种,广泛用于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道,本文通过对T23管材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温度下焊缝的性能,分析焊接工艺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SA213-T23;焊接接头性能;影响 Key Word: heat treatment;SA213-T23;weld joint properties;influence 1 前 言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站机组的容量和参数越来越高,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范围钢铁冶炼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我国水电和火电建设的重要结构和部件采用了不少新的钢种,SA213-T23就是其中的一种。T23是由T22改良发展而来的,它是在T22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添加1.6%的钨(W),减少0.20%的钼 (Mo)和0.04~0.10%的碳(C)含量,以及增加少量钒(V)、铌(Nb)、镍(Ni)和硼(B)成分形成的。依赖于这些特殊元素的加入以及适当的热处理,正火+回火、淬火+回火,T23钢的蠕变强度和许用应力都大幅度地提高。 T23这类新材质目前已广泛应用到电站的水冷壁、过热器等部件,由于减少了碳含量,改善了T23的焊接性能,有资料显示,在小管焊接中不用预热和热处理,仍能确保T23钢在生产和运行中始终保持良好稳定的抗蠕变特性。由于T23是新钢种,其焊接工艺仍在探索阶段,国内目前对其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尚无权威定论。为了找到较适合的焊接工艺方案,我们针对T23小管焊接通过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对比预热、焊后热处理对T23焊接工艺及使用性能的影响,在焊接试验中进一步验证文献中的有关结论。 2 T23钢材焊接性分析 T23钢材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T23钢材化学成分 钢号 C Mn Si S P Cr Mo V W Cb B N Al T23 0.04~0.10 0.10~0.60 Max.0.50 Max.0.010 Max.0.030 1.9~2.6 0.05~0.30 0.20~0.30 1.45~1.75 0.02~0.08 0.0005~0.0060 Max.0.030 Max.0.030 ASME标准中SA213-T23钢属于2-1/4Cr-1.6W-Mo系列钢材,属于低碳微合金化的控轧钢和细晶粒钢,经正火+回火供货状态下T23钢的微观组织为回火贝氏体—马氏体及优化处理后的沉淀析出物,因含碳量低(碳被限制在0.10%左右或0.10%以下),且严格控制含硫、磷量,减少形成裂纹的倾向,同时加入了钒(V)、铌(Nb)、镍(Ni)和硼(B)等微合金化元素,供货状态下其金相组织的特点是晶粒细小均匀,提高了材料的高温蠕变强度和许用应力。 比较以往电站水冷壁大多数选用20g而言,T23钢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碳含量,提高了焊接性,有利于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硬度值。T23中添加了大量微合金元素,其中与碳亲和力较强的合金元素(如钒元素),因为材料中碳含量已受到严格控制,除部分与C形成VC外,其余以原子状态溶入固熔体起到固熔强化的作用;与碳亲和力较弱的元素(如Mn、Cr、W、Mo等),由于Cr、W含量较高将形成特殊的化合物,如Cr7C3或(Fe、Cr)7C3、WC或(Fe、W)6C,形成合金渗碳体起到弥散硬化、增加强度和硬度的作用。 根据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