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邮 编 联系地址 2007年月日 关键词: 一、汉语词汇所表现的女性文化特征 在中国,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男子在生产中从事主要劳动,妇女以照顾子女和从事家务为自己的职责,形成了男子在社会中占主要地位女子占次要地位的局面。人们由此也产生男性是社会中心,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认识。再加上封建宗法思想和儒家道德礼教的统治,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观念渗透、融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积淀在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词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能传达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汉语词语表现了女性受歧视、地位低的文化现象。 (一) 词义中表现对女性的歧视 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认识的结果,它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人们在概括词义时往往会渗透自己的思想认识,使词义凝固文化内涵,歧视女性的思想在词义解释中有所反映。如:“娶”,《说文》云: “娶,取妇也。”“取”本义为“夺取妇女为妻。”妇女被视为可掠取的对象,是无尊严,无人格的。“嫁”, 《说文》云:“嫁,女适人也。”《白虎通》的解释为“嫁者,家也”,女子离开父母,找了夫婿,才算有了家, 顾名之为嫁。“姻”,《说文》:“女之所因。”“因”的本意为依靠、凭借。女子有了依靠便为姻。这些词义说明了女性在婚姻中对丈夫的从属性、依附性。 (二)用词中反映女性属社会配角 汉语中好些用词以男性为标准和主体,女性是一种附属或变体, 如: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中,“他”、“他们”可以专指男子,也可以泛指男性和女性,而“她”、“她们”只能专指女性,不可泛指。汉语中还有好些表示人身份的, 词,也是针对男性而言的,如:厂长、经理、省长、司机、校长等,这些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男性,若指女性的话,必须在前加一个“女”字。这是对男子在生活中占文化主导地位,而女子占从属地位的折射。 (三)许多称呼女性的词是对女性的歧视 如:女流之辈、妇道人、泼妇、悍妇、母老虎、婆姨、孩他娘、当家的、管家婆等。而且,很多表示贬义、恶意、丑义的词均以“女”字为偏旁,如:妒、嫉、奴、婊、嫖、妖、娼、妓等,反映了长期以来女子处于被男子主宰的地位。还有一些表示美好的词以“女”字为偏旁, 如:妙、妍、娇、姹、娃、娜、娉、婷、妩、媚等也反映了女子的供玩赏性。 (四)词序排列上反映出男尊女卑思想 汉语词语缺乏明显的形态变化,但非常注重词序的先后,在男女两性的语序排列上,一般男在前,女在后,不能随意颠倒。如:男女、夫妻、夫妇、子女、公婆、叔嫂、父母、夫贵妻荣、夫唱妇随、善男信女、痴男怨女、男婚女嫁、靓男俊女、男欢女爱、男耕女织等,都反映出女不如男。 (五)汉语中的许多谚语和惯用语也反映了男强女弱的意识 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男不和女斗;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另外,许多侮辱人的语言也是以女性作为对象。 上述有些词语尽管是在古代产生,但它一直沿用到今天,而且在我们的言语中随处可见。这不能不说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明现代社会仍是男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女性对男性还有很大依赖性和服从性,女性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女性用词所表现的文化特征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其构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其使用也要受文化影响。常言道:“言为心声”,指的是人的言语要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女性胆小害羞,感情丰富细腻,强烈向往异性的爱护,以及优柔寡断等心理文化特点都影响着她们对词语的使用。 (一)偏爱颜色词 科学实验证明,女性的颜色识别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强于男性,她们对表示颜色的词语驾驭能力强于男性。这与女性细心敏感, 善于观察事物,注意细微末节,对美的外在形式感受深刻有关。女性与各种颜色直接接触的机会多, 她们从小就被父母用各种靓丽的服饰打扮得如花似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和服装款式、颜色。久而久之,言语表达中就能比男性更大量地精确地使用表示颜色的词语,进行色彩描绘。一些女作家就是用颜色词语描写景物的高手。张爱玲的《金锁记》有这样一段描写: “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罗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盛着喜果,帐檐上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琉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作者用玫瑰紫、大红、水红、红绿、银、金、桃红七种颜色来描写寿芝房屋的陈设, 增加了画面感和真实感。 ()()()()()() 参考文献 [1] 陈建民. 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 M .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