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一 nbsp;《中弓》14简:“早使不行,妥 ……” nbsp; 其中“妥 ”这个词,李朝远先生注释说:“‘妥’即‘绥’,不从丝,甲骨、金文皆并同,以手抚女,有安抚义,训‘安’。《说文》有‘绥’无‘妥’。‘ ’,从‘ ’从‘它’……此字字义不详,待考。”其他诸家对这个词也没有解释。 我们认为,“妥 ”应当就是古书中常见的连绵词“委蛇”。“委”和“妥”都是歌部字,可以通假。从这两个字得声的字在古书中混用的情况很多,比如《诗经·大雅·韩奕》:“淑旂绥章。”《释文》:“绥本亦作緌。”《礼记·祭统》:“而下有冻馁之民也。”《释文》“馁作餧。”至于“ ”所从的“ ”、“它”,两旁音近,大概是个双声字。检《辞通》,“委蛇”在古书中有几十种写法,又作“逶迤”、“威迤”、“威夷”、“委隋”、“猗移”等[2](P104-107)。“委蛇”在古书中一般指委婉曲折的状态,可以形容山川、道路、行止、态度等。形容人的行为时,一般指曲折地行进,显示一种雍容、好整以暇的状态[1]。这个意思放在这条简文也文从字顺,简文的上句是“早使不行”,意思大概是说起先行为不那么爽快,而是委蛇从容地行动的意思。 1nbsp; nbsp; 二 nbsp; 《中弓》20简:“孚过攼析,难以内(纳)柬(谏)”。 nbsp; “孚过攼析”一句,李朝远先生注曰:“义不详,待考。”陈剑先生认为“孚過”应当读为“愎过”,他说“愎过”见《吕氏春秋·似顺》和《诬徒》等,意为“坚持过失”。又引《似顺》云“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於危。”[2]他的看法基本是对的,但说“愎过”的意思是“坚持过失”,却值得商榷。至于“攼析”,陈剑先生说待考,杨怀源先生说“析当读为婞”,“‘攼析’就是‘扞婞’,是抵制,排斥刚直之臣(言)的意思”[3],我们觉得不大确切,这句话和“愎过”相对,都应该是文过饰非一类的意思,和排斥刚直之臣没有什么关系。颇疑“攼析”读为“捍责”,意思是“抵拒责备”。“捍”有“抗拒抵御”的意思,《礼记·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上古音“责”是庄母锡部字,“析”为心母锡部字,声母韵部俱近,可以通假。《淮南子·兵略》:“淅米而储之。”《文子·上议》“淅”作“渍”,可以为证。“捍责”既然是抵拒责备,那“愎过”也应当是相似的意思,“愎”在古书中作“抵拒、乖戾”讲是常训,[4]“过”也有“责备”的意思,《吕氏春秋·适威》:“烦为教而过不识。”高诱注:“过,责。”“愎过捍责”是一个联合词组,“愎过”和“捍责”两者是并列关系,意思相同,陈剑先生说是“坚持过失”的意思,恐怕不太确切。 nbsp; 三 nbsp; 《仲弓》2简:“夫季氏,河东之城家也。” nbsp; 李朝远先生注里说“城”借为“成”,而“成”又通“盛”,“盛家”就是显赫之家。各家释文基本上都遵从他这个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城家”当直接读为“成家”。古代有用“成”作修饰词来形容家邦的说法,比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杜预注:“成国,大国。”又“昭公五年”:“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韩赋七邑,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后面那段文句以“大家”和“成县”以及“强家”对文。在春秋时代,诸侯称国,卿大夫称家,一个家族有时就占有一个县邑甚至几个县邑,家族在某些情况下和城邑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论语·公冶长》里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如果读“城家”为“盛家”,表面上看更加合理,但恐怕不符合当时人的习惯说法。 nbsp; 四 nbsp; 《彭祖》4简:“既只于天,又椎于渊。” nbsp; 李零先生的注释读“只”为“跻”,读“椎”为“坠”,恐怕都值得商榷。“只”和“跻”的上古音一个隶章母支部,一个隶精母脂部,声韵皆不相近,不大可能通假。况且这句话是狗老这个人吹捧彭祖的,说他的德行上达于天,下至于地。如果将这句简文读为“既跻于天,又坠于渊”,那意思就应该是说彭祖既踩到天上,又坠入了深渊中,感觉文义有点窒碍。我们怀疑“只”或许可以读为“抵”,意思是“到”。“只”和“抵”古音相近,都是舌音,韵部虽然不同,但支部和脂部也不是很远,况且两个字所从的声符有相通的例子。《说文》:“抧,读为抵掌之抵。”可见“只”读为“抵”是可能的。也有可能“只”可以直接读为“适”,这两个字的古音更近,前者是章母支部字,后者是书母锡部字。章、书都是舌音,支、锡两部阴阳对转,可以通假。“适”从“帝”声,从“只”得声的字和从“帝”得声的字也有间接相通的现象。《说文·肉部》:“胑,或作肢。”又《书·多士》:“不啻不有尔土。”《释文》:“啻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