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赵金丽,管海涛,秦巨峰,夏振铎
【摘要】nbsp;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IVP检查,3例行RGP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IVP 6例均显示右肾盂、肾盏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扩张段以下输尿管内移靠近中线;其中输尿管中下段管径正常,走行呈“S” 形3例,未显示3例。RGP显示右输尿管走行1例呈“S”形,2例呈反“J”形。CT增强扫描显示右输尿管在L3-4水平自下腔静脉后面绕至内侧。结论:泌尿系造影IVP和RGP检查联合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无创、快捷而又准确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nbsp; 下腔静脉;输尿管;X线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nbsp;nbsp;nbsp;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自2002年8月~2007年2月我院共收治6例,术前均诊断明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nbsp;nbsp;nbsp; 1nbsp;nbsp; 资料和方法
nbsp;nbsp;nbsp; 1.1nbsp;nbsp; 一般资料nbsp;nbsp; 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48岁,平均35岁。5例以右侧腰背痛就诊,1例因体检发现肾积水就诊;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2例;尿路感染2例;3例有右肾盂或输尿管结石。
nbsp;nbsp;nbsp; 1.2nbsp;nbsp; 方法nbsp;nbsp; 6例均行IVP检查,3例行RGP检查,2例作CT检查。IVP检查使用上海中科CMP200摄片机,检查前常规肠道准备,经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比醇溶液),分别于各时间段摄片。RGP检查为常规膀胱镜下插入输尿管导管注入造影剂显影,并摄正斜位片。CT检查使用西门子Sensation 16,患者取平卧位,扫描平面从肾上极至膀胱,以5 mm层厚作平扫后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70到100 ml,以3 mm层厚做增强扫描,并将静脉期进行3D重建观察输尿管走形及与下腔静脉的情况。
nbsp;nbsp;nbsp; 2nbsp;nbsp; 结nbsp;nbsp;nbsp;nbsp;nbsp; 果
nbsp;nbsp;nbsp; 2.1nbsp;nbsp; IVP及RGP检查nbsp;nbsp; 有3例患者,在行IVP时,显示右输尿管移位,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 扩张段以下输尿管移位靠近中线,甚至跨过L3-4,输尿管管径正常,走行呈“S”形。另3例IVP检查表现为右肾及输尿管上端扩张、积水,扩张的输尿管末端向内移位到中线处突然中断,其下方输尿管未显影,作RGP检查则显示为输尿管走行1例呈“S”形, 2例呈反“J”形。
nbsp;nbsp;nbsp; 2.2nbsp;nbsp; CT检查nbsp;nbsp; 2例CT增强扫描示右侧输尿管在L3-4水平自下腔静脉后面绕至其内侧,此处输尿管管径明显变细,近端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积水。
nbsp;nbsp;nbsp; 3nbsp;nbsp; 讨nbsp;nbsp;nbsp;nbsp;nbsp; 论
nbsp;nbsp;nbsp;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正常胚胎期肾静脉以下的下腔静脉由右侧上主静脉形成,右侧下主静脉在发育过程中消失,若不消失且代替了上主静脉,多在后肾自盆腔上升至腰部时形成,异位的输尿管突然转向内,在下腔静脉与主动脉间穿出,再下行进入膀胱,常受到挤压而产生输尿管上段的扩张,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结石。由于正常下腔静脉位于右侧,故此畸形多发生在右输尿管,而当下腔静脉位于左侧或内脏反位时,也发生在左侧,较为罕见[1]。
nbsp;nbsp;nbsp; Bateson和Atkinson将该病分两型[2],Ⅰ型(低袢型),最为常见。IVP表现为输尿管上段明显扩张,迂曲,向中线移位在L3-4右侧椎弓根内侧下行,与扩张的肾盂形成“S”形改变;Ⅱ型(高袢型),少见。RGP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部分和肾盂几乎在同一水平,输尿管在肾盂水平绕到下腔静脉后方,呈反“J”或镰刀状改变。低袢型因输尿管受压明显,故肾盂肾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明显,高袢型因输尿管受压较轻,故肾盂肾盏积水较轻。
nbsp;nbsp;nbsp;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腰部胀感或阵发性绞痛,也可伴有血尿、结石及感染症状。
nbsp;nbsp;nbsp; 患者一般感腰胀或腰痛就诊,通常是先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金华市金婺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pdf VIP
- 2025-2026学年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02).docx
-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练习题2.doc VIP
- 20210810-海通国际-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决战元素周期表.pdf VIP
- 三峡大学2020年831电路考研真题.docx VIP
- YD 5178-2017-T 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pptx VIP
- 学堂在线网课《如何写好科研论文》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三种人(工作票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培训.ppt VIP
- 初中数学专题:有理数混合运算.doc VIP
-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