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疑古」,即对古代历史与古代文本表示怀疑,通过考证确认其「有无真伪」,是世界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此现象在中国与日本表现得特别突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二十世纪10至20年代出现在日本学术界的一场疑古运动。这场运动规模大、参与者多,影响深远,不仅是一场学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若要研究日本思想学术史,「日本的疑古史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日本现代,疑古与「启蒙」、「批判」这两个概念有关。疑古,是启蒙思想与批判主义在史学界的反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有两次启蒙思潮。其一在维新后不久;其二于明治、大正之交,即上世纪20年代前后。每次启蒙主义思潮,都以介绍「西洋事情」,批判传统思想为其特点。这样,启蒙思潮领先,批判思潮相随,随之导引相应的史学思潮,即启蒙的批判主义史学跃上历史的潮头。作为日本「第二次启蒙」1思潮中的活跃人物,著名史学家白鸟库吉、津田左右吉等人创造出这个时候的批判主义疑古史学。 nbsp; 一 《崔东壁遗书》与日本批判主义史学前奏 nbsp;   白鸟库吉提出「尧舜禹抹杀论」,在日本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成为日本疑古史学标志性事件,揭开日本疑古的帷幕,继承与发展这个思潮的则有内藤湖南、津田左右吉等人2。然而,探讨日本疑古思潮,而试图去寻找它的源流时,则会自然地想起那珂通世这个名字。可以说,从那珂通世到白鸟库吉,再到津田左右吉、内藤湖南等,表现出日本现代疑古思潮演进的三个阶段。   仔细想来,日本「疑古」思潮兴起,从文本视角考虑,源泉竟然是一本中国书──崔述的《考信录》,而将这本书3介绍到日本的就是著名中国学学者那珂通世4。   1902年,日本《史学杂志》第十三篇第七号发表那珂通世的〈考信录解题〉,介绍崔述花费四十余年「精密地调查上古、唐虞、三代、孔孟的事实」,并说:「计经史百家之书,鉴定其新古,甄别其真伪,我国人虽望竟其业,幸赖此书,得省其劳。东壁所斥者,为俗传,为伪古书,为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暂且不论,对古书古传再中研究的话,对于我们了解西邻古代开化的真相,就可事半功倍。」5   在那珂通世看来,《考信录》所做的工作「所斥者,为俗传,为伪古书,为圣人之道」,《考信录》所斥者真是「圣人之道」吗?可能稍欠史证,但至少在日本学者的心目中已经产生这样的印象。也许,日本学者之所以看中《考信录》,就是因为这本书背后,有着被他们称道的批判精神,而这恰好与二十世纪初该国蓄势待发的新一轮批判思潮相吻合。   过了一年,也就是1903年的4月,那珂通世终于校点出版了崔述的《崔东壁遗书》。这是一件大事,给日本批判主义疑古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资料资源6。   崔述(1740─1816),河北大名人,字武承,号东壁。清朝举人,曾为福建罗源等县太爷,六十二岁北归。7关于他的学问,《清史稿》云: nbsp;nbsp;nbsp;nbsp;nbsp; 其著书大旨,谓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传注。以经为主,传注之合于经者着之,不合者辨之。异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削之。述之为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旧说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而不核乎事之实。然勇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   中国学术史上历有考史之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崔述的《考信录》、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玉绳的《史记志疑》等,方法不同,主义相近,而《考信录》则为其中突出的一部。   崔述五十三岁时收徒陈履和,当时陈三十二岁,两人一生只相聚过两个月。然而这位学生记得师恩,尽其一生传布老师的学问,为崔东壁刻书,以至「宦囊萧然,且有负累」。传世的《崔东壁遗书》(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就是他献给老师与后世的厚礼,而《遗书》中重要的一部乃《考信录》。   据三宅米吉《文学博士那珂通世君传》记载,那珂通世是从汉学家狩野直喜那里获赠《崔东壁遗书》的,这本书就是陈履和道光四年刻本8。   那么,狩野直喜是从哪里获得这本书的呢?原来,1900年前后狩野直喜作为日本文部省的留学人员在中国和文廷式、俞樾等人交游,有可能获书。据内藤湖南《支那史学史》称:崔述在日本有信徒,那大多是由于《国朝先正事略》详细载崔述事,摘录学说概要,引起日本人注意。他的书在日本也有很多抄本。内藤等通过《先正事略》而知《考信录》,求其书,早就读过。狩野在北京得《崔东壁遗书》残本以示那珂,那珂遂得其完本出版。   「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传注」,在崔东壁看来,中国的经典已有「传注」杂于其中,而「传注」又有「百家」杂于其中,因此无论经典,无论传注,都存在伪杂相掺的现象,因此要怀疑、要去杂。崔东壁书的出版给日本学术界带来新气象与新思维,鼓舞一部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