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产地山药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关键词】nbsp; 山药;,,ITS区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分析怀山药与其它产地山药的rDNA ITS区序列的差异,为山药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的rDNA 基因ITS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8种产地山药的ITS1片段长度均为165bp,ITS2 片段长度均为158~160bp, 5.8S 片段长度为均为159bp。8种不同产地的山药ITS1和ITS2区分别有6个和9个碱基变异。结论利用ITS 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山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山药;nbsp; ITS区序列;nbsp; 聚合酶链反应
Comparison of Ribosomal DNA ITS Sequence of Rhizoma Dioscorea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distinguish Dioscoreaeu opposita Thunb.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by comparing Ribosomal DNA ITS sequence. MethodsDirect PCR sequenc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homology of rDNA ITS sequence.ResultsEight Dioscoreae opposita Thunb. were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by PCR technology.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ITS1 was 165bp, ITS2 was 158~160bp and 5.8S was 159bp. There were 6 various sites in ITS1 and 9 various sites in ITS2 .Conclusion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dentifying Dioscoreae opposita Thunb.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ITS sequences.
Key words:Dioscoreae opposita Thunb.;nbsp; ITS sequences;nbsp; PCR
nbsp;nbsp;nbsp;
山药Rhizoma Dioscoreae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茎,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保健食品之一,除了少数热带地区外,几乎各地都有栽培,可分山地生、平地生、也有野生的。山药集中产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区;在诸多品种中,以河南的“怀山药”最负盛名,其品质优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入药的道地药材,为历史上著称的“四大怀药”之一。 山药具有补脾养肺、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目前,道地药材多为栽培种植生产,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品种之间质量参差不齐,各品种的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产量、质量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各品种间遗传背景、亲缘关系尚不清楚,传统的优良品种很难确定。长期以来的这些相关研究大多限于形态、化学、药效等方面,多停留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道地药材质量优劣进行比较和评价,很少从生物学水平上,特别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道地药材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为了鉴定和评价道地药材品种内性状的变异和品质差异及不同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克服用传统鉴别方法不易区分品种的缺点,亟待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山药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随着DNA 分析技术的发展,PCR 测序方法已经被应用到了中药品种鉴别领域[1],在采用传统形态学、化学方法很难鉴别不同产地的山药情况下,虽然rbcL,18SrRNA 序列标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手段,但是由于叶绿体rbcL和核rDNA基因比较保守,进化速率远低于叶绿体赖氨酸-tRNA 内含子成熟酶基因(matK) 和核糖体非编码转录区(ITS) 基因[2]高等植物核糖体DNA (rDNA)的每个重复单位从5端开始,包括外转录间隔区(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ETS)、18S基因、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