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
中华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
近二百年来,以儒家传统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受到了空前的挫折,简直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一直到60年代尾,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还认为,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院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於传统文化的摧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那知由70年代开始,亚洲经济起飞。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它们都有儒家的背景,於是引起了对於儒家发生兴趣的热潮。而国内在文革以后也拨乱反正,放弃了锁国政治,“现代新儒学”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研究项目。海内外都在努力探索儒家传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人甚至宣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试问这与五四时代的反孔潮流,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但我个人宁愿采取比较审慎的看法。一方面我们不必像世纪初那样完全丧失民族的自信心,而且“全盘西化”之议毕竟不可行。然而,我们也别无选择,必须向西方学步。试看一百年来,我们已经向西方吸收了多少东西,而现在连西方列强也不得不承认,中华文化圈乃是一个不可侮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份高估自己的实力,以致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下一个世纪真正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得由别人来说,不是自吹自擂可以奏其功的。
事实是,由近代以来,一直是由西方文化占据主导的地位。然而世变迄今,演变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西方的霸权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必须改弦更张的阶段。西方知识份子的批判与自省,使他们不只看到西方的盲点和缺陷,还看到其破坏与毁灭性的倾向。但未来世界并不会是另一文化——包括中华文化在内——取代西方的局面,必须要探索一种新思维的方式,才能够把握此中的关键。
现在世界似乎同时流行著两种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反的潮流。一是离心的倾向:多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盛行。在美国,黑人文化、印第安文化、西裔(Hispanic)文化、亚裔(Asian)文化,各树一帜,互相争奇斗艳,拒绝再受主流白人文化的压抑,并得到多数知识份子的支持。另一是向心的倾向:世界已演化成为一个地球村,如果大家找不到共识,觅得互相沟通、和平相处之道,就不免有互相冲突、战争、乃至全球性毁灭的危险。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考虑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作出怎么样的贡献的展望。
在过去,由於交通不方便,不同文化分头发展。譬如基督教席卷西方,儒家则为东亚的母文化。无可讳言,传统儒家有强烈的一元化倾向,但排他性不强,有包容的倾向,故明末流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到了现代,既无法抵抗西方的坚甲利兵,於是把一切弊病都归咎於儒家。五四以后,先流行西化的思想,而后马列思想席卷中国大陆,儒家思想不再居於主导的地位。少数新儒家学者不得不流亡港、台、海外,华族陷於分崩离析的命运,於是引起唐君毅先生“花果飘零”的感叹,而余英时兄乃形容当代新儒家为“笴魂”。正如他所说明的,这一词并无贬义,只是对於现象的描述。坦白说,我是可以接受这样的描述的。儒家哲学作为一个精神传统是有活力的,但高远的理想难以落实,於是造成了当前的困境。其实想深一层,儒家并无须发展成为现实国家的主导意理,它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反而更容易突显出来。我们上一代的学者在1958年元旦发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他们透显出一种深切的存亡继绝之情,故此一方面他们强调要吸纳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另一方面也突出道统的观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所要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苏共集团崩溃,冷战时代结束。美国霸权也因韩战、越战而减弱。亚洲经济起飞,未来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美、欧、亚三个中心的秩序:彼此不同,却又互相依赖,亟需彼此对话、沟通的局面。在这样的视域之下,十分清楚,儒家作为一个精神传统,只是世界上众多精神传统之一。在这一多元架构的预设之下,它并没有负担要证明自己优於其他传统,而只需要阐明自己的传统有其立足点与吸引力,便已经很足够了。
当代新儒家的一个贡献在於指出,儒家所提供的决不只是一种俗世伦理而已。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8226;里仁》)由此可见,儒家也提供了一种“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内涵一种“超越”的信息,但不同於基督教的“外在超越”的形态,而属於一种“内在超越”的形态。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世界,并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故为外在超越;天道流行世间,内在於人性之中,故为内在的超越。基督教强调信仰耶稣、他力救赎,儒家则强调修养工夫、为己之学。两方面确有不可调停者在,但此不足以为患。重要的是,两方面都肯定一超越的层面,也就有彼此会通的契机。近年来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Hans Küng,也译汉斯#8226;昆)因痛感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则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