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匮》方后注探讨影响中药疗效发挥的因素.docVIP

从《金匮》方后注探讨影响中药疗效发挥的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金匮》方后注探讨影响中药疗效发挥的因素

从《金匮》方后注探讨影响中药疗效发挥的因素 【摘要】nbsp; 本篇从《金匮要略》方后注分析金匮方的药物剂型、煎煮法、服法、服药量、药后护理、禁忌等,探讨影响中药方剂疗效的因素。 【关键词】nbsp; 《金匮要略》;方后注;中药疗效  nbsp;nbsp;nbsp; 1nbsp; 不同剂型对中药方剂疗效的影响 nbsp;nbsp;nbsp; 1.1nbsp; 汤剂nbsp; 《金匮要略》中,汤剂153首,为仲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等优点[2]。故李东垣《用药法象》云:“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nbsp;nbsp;nbsp; 1.1.1nbsp; 汤剂煎药所用之溶剂nbsp; 仲景根据不同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了10种不同的煎药用水法,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常用的溶剂为泉水、浆水、甘澜水、井花水、热汤、马通汁、酒、苦酒等[1]。(1)甘澜水,即劳水也。把水放在盆内,用瓢将水扬起来,倒下去,如此多次,看到水面上有无数水珠滚来滚去便成,取其甘淡轻扬之性。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实是取其益脾淡渗之性也。(2)泉水,甘寒清润,如治疗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均以泉水入药,因其可助养阴清热之药力也。(3)井花水亦作“井华水”,指清晨初汲之水。李时珍谓此水“宜煎一切痰火气血药”,甘平无毒,且有宁心宁神之功,如“除热瘫痫”之风引汤。(4)马通汁,马屎汁也。用之与水合煎者,取其止血和血活血也,如治疗“吐血不止”之柏叶汤。(5)浆水,即用包菜或芹菜等蔬菜做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加酵母发酵而成,其中芹菜浆水为上品,可开胃止呕、解毒。如治脚气冲心的矾石汤,治狐惑病酿脓之赤豆当归散,治疗寒饮内盛呕逆的半夏干姜散等。(6)酒,百药之长也,用之可温通血脉,行血活血,通行营卫。如治疗胸痹之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干血著脐下”之下瘀血汤,治疗妇人风证、腹中气血刺痛之红蓝花酒方等。(7)酒水合煎,取其酒之温通之性也。如胶艾汤、炙甘草汤皆是酒水合煎之剂,实取其温通之性以行药势也。(8)苦酒,醋也。酸能胜湿,如治疗黄汗之黄芪芍药桂枝汤,取其泄郁热、祛湿浊、和气血也。 nbsp;nbsp;nbsp; 1.1.2nbsp; 汤剂的煎煮方法nbsp; 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在煎煮时气味的厚薄、质地的轻重,都影响药效的发挥,所以根据不同中药的特性,煎煮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先煎、后下、先分煎后和合、去渣再煎、久煎法五种[2]。(1)先煎法:如麻黄之沫能令人烦,可致上气而咳逆,故须先煎,以去其副作用也。可见于小青龙汤、越婢汤、射干麻黄汤等十余首方剂。(2)后下法:如欲取大黄泄下之性,宜后下之也,见于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等。又如砂仁入药宜后下,以其性辛香,久煎则气散故也。(3)先分煎后和合法:如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分煎诸药,皆为去杂质而立也。(4)去渣再煎法:对于脾胃虚弱之病人,如欲减小药物对胃的刺激,多去其药渣再煎以浓其汁,以减胃之压力也。如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5)久煎法:如炙甘草汤中,酒水合为十五升,煎取三升,是欲将药汁浓缩成膏,取其滋补缓急之性也。乌头汤方,或以蜜煎,或加水久煎,皆因乌头乃大毒之药,非久煎不可去其毒故也,另有蜜减乌头毒之说。 nbsp;nbsp;nbsp; 1.2nbsp; 丸剂nbsp; 丸剂是《金匮》的常用方剂,有18首,《用药法象》云:“丸者,缓也,不能速去,其用之舒缓而治之道也。”其中炼蜜为丸者多。白蜜富有黏性,既能矫味,解毒之功。如大黄蛰虫丸方中炼蜜为丸,缓和其药性剽悍骏猛;麻子仁丸之润肠,肾气丸之补益等。再有用枣肉为丸的,乃取枣肉之补益也,如竹皮大丸。还有姜汁糊丸等,是取生姜温胃降逆止呕及制半夏之毒也。 nbsp;nbsp;nbsp; 1.3nbsp; 散剂nbsp; 《金匮要略》中散剂有25首,多用于反复发作之沉痼,且方便用药,充分利用药物。《用药法象》:“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分为煅烧法和直接研磨法两种,如治疗胸痹急症的薏苡附子散,是将薏苡仁、大附子杵为散,乃取其量小而力大也。又王不留行散用治金疮(“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nbsp;nbsp;nbsp; 1.4nbsp; 酒剂nbsp; 计五首,多取其温通血脉,行血活血,通行营卫之性也。如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等。 nbsp;nbsp;nbsp; 1.5nbsp; 膏剂nbsp; 如猪膏发煎,便于服用。 nbsp;nbsp;nbsp; 1.6nbsp; 坐剂nbsp; 如矾石丸及蛇床子散,治肛阴蚀烂。 nbsp;nbsp;nbsp; 1.7nbsp; 熏剂nbsp; 如雄黄熏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