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与诗歌final.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与诗歌final

背诗 偶尔在家翻一本《唐诗三百首》,见到不少诗旁边注了拼音或简化字,尤其是《蜀道难》一首,更是密密麻麻,几乎占了绝大部分空隙。由这些歪歪扭扭的字体可以看出是一个小学生的手笔,这个小学生便是童年的我。这本唐诗是喻守真详析、中华书局出的书,竖排繁体。由于我当时上小学四年级,认识的字有限,更何况是这些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只好逐字去查字典,注上拼音和简化字。现在看来,连自己都对当时的学习的热情钦佩不已。其实,那时的我对背诗可谓情有独钟,这一兴趣甚至影响至今。现在我虽然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业余时间喜欢读文学作品,就是受从小背诗的影响。 我开始背诗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位农村教师,喜欢看古文,特别喜欢诗歌。家里虽然书籍不多,但也有《史记》、《聊斋志异》、《李太白全集》等书,甚至有《古代辞类篆》、《读通鉴论》等比较生僻的书。父亲闲暇的时候就教我背诗,因为我年纪小,主要是一些绝句。我当时还没有上学,对诗歌的感觉就像是儿歌、顺口溜。当时所学的儿歌很少,整天就是那几首,象什么“咪咪猫,上高窑;高窑塌咧,把咪咪猫气瓜咧”、“某某娃,爱叫爸,爸逮老鼠娃害怕”之类的儿歌,要么就是什么五六十年代的反美帝的儿歌。刚一接触诗歌,觉得琅琅上口,容易记,虽然意思不太明白,但感觉很美。直到后来才明白当时认为诗歌上口是因为诗歌的音韵美。我记得父亲当时给我教王昌龄的《出塞》时,先讲飞将军李广如何作战英勇,如何百步穿杨,如何以少胜多,如何死里逃生,如何让匈奴闻风丧胆的故事……同时也知道李广不是汉武帝的亲戚,而且正直得令皇帝排除异己的阴谋不能得逞,以至于终老不能封侯。背这首诗时,我脑海里总浮现一个将军,骑白马(当时总以为骑白马的将军都很帅),在沙场驰骋,杀得敌人落花流水的意象。当然我全然不懂诗中征战戍边地的辛苦以及疆土沦丧的悲哀,也不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用一种教“互文”的修辞手法。还有一次父亲教我背王安石的《京口瓜州》,当时我虽然不知道“绿”字是诗歌炼字的千古佳话,每背到这一句时就好像看到一阵春风吹过后,河岸上的草象中了魔法一样全绿了。那天晚上,村子里放电影。当时在农村放电影可谓盛事,大家天不黑就搬了凳子占住位置,而且方圆十里的人都来看。而那天,我怀着对诗歌无比的热情,执意让父亲教会我才去看电影。尽管去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我一点都不后悔,甚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不时背一遍,生怕忘记了,就像自己有一点好东西,忍不住要拿出来偷偷看一眼才放心一样。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春晓》一诗,当时的课本不写作者的,老师问是谁写的。全班只有两个人举手回答。老师问他俩是怎么知道的,一个说是从课外书上看的;第二个说:“是我大(我们这里把父亲叫大)教我的。”这第二个人就是我。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更加强了我对背诗的欲望。于是就出现了在《唐诗三百首》注拼音和简化字的事。 还有一个人对我背诗起了很大影响。他是村里一个小孩,比我小两岁。他家是我们村里书香世家,我常常对他家那满满一柜子书羡慕不已。由于家庭熏陶,他小小年纪便能写一笔极秀气的毛笔字,摹的是黄庭坚,而且能背许多诗词,还会编童话故事,在村子里被誉为神童(当年甚至每考完试,从来只问第二名是谁,第一名不用问就是他了)。我这个人小时候特别好胜,于是就在五年级的时候开始下决心练书法,乱七八糟地从欧、颜、柳一路临摹下去,也居然写得端正。只是可惜,没能坚持下来,全荒废了。一日,那小朋友在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我问他这诗怎么有的句子长,有的巨资短。他说这叫词,还告诉我这是苏东坡写得最好的两首词。我第一次听到词这个文学体裁,觉得一句长一句短,有节奏感,挺有意思的;更觉得好笑的是怎么还有人叫东坡,因为我们村有一个地名就叫东坡。回家后就央父亲给我抄了这两首词,马上背了下来。因为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以致于“羽扇纶巾”的“纶(guan)”字误读了七年纶(lun)音。话得说回去,也正是当时的求知欲,使我愈发喜欢诗歌。 随着年龄的增长,背诗的数量也多起来,而且对诗的体会也就深刻了。在写作文时想方设法地添进几句诗,使作文增色不少。偶尔看到高中时写的一篇作文,居然引用了十几句诗,老师的评语是“语言华丽”,我看了不禁赧然,大部分引文都是哗众取宠,甚至有些卖弄,为赋新辞强说愁,因为有许多地方引用得甚为牵强,甚至是风牛马不相及。当时体会不到这些,觉得受到老师的肯定,尽头更足了。不但背过了《琵琶行》、《长恨歌》,还花了一个礼拜把《孔雀东南飞》也背过了。遗憾的是现在背不完整了。 上高中时对新诗也有了兴趣,课本上出现的几乎全能背过,同时也看了不少新诗,现在记忆深刻的有一首:“还未吻到江面呢/夕阳就醉了/顿时/羞涩绯红了整个黄昏/夏夜在你波涛似的长发里涌起/明眸亮成两点航标/只是那三个清澈的汉字/仍不忍在唇上起锚/惟恐惊飞/栖息在

文档评论(0)

yingxiaorong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