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议书
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新站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
2.承办单位:
二、项目拟建地址:新站镇农里村农里组
三、新站镇概述
新站镇位于桐梓县北面,是县城副中心,距桐梓县城32公里,与本县大河镇、夜郎镇、小水乡、松坎镇毗邻,西北面与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接壤。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习新二级公路横贯东西。
新站隶属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镇地为山谷内沿河形成的不规则“带状”用地,集镇中心为三角形用地,属镇中心为三角形用地,属于低中山丘陵河谷地地貌城镇形态。
全镇辖10个村(居),90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50.09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06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为3.22平方公里。集镇镇人口为8683人。全镇总人口3.1万人。2011年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成2.3亿元,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6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粮食总产量13682吨。“十二五”时期,新站将紧紧围绕“工业集聚新区、商贸物业中心、现代农业基地、和谐宜居名镇”的发展定位,按照“三化一游”发展战略。
四、建设理由
随着全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新站镇将发展成为县城副中心,是全县北部山区的咽喉乡镇,集镇建设必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我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山区镇,经济不发达,基础设建设施投入过少,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全镇目前垃圾收集系统落后,垃圾车运作范围只限于集镇,垃圾箱配备少,都是开放式垃圾存放点,甚至无序堆放,有的甚至采取直接倾倒的方式处理,卫生条件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问题将持续增加,居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问题也将更加突出,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全镇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建设比较完善,标准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质量,保护地下水,提升形象,适应我镇旅游大开发、农业大转变、工业大提升、集镇较快发展的主战略,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五、建设规模及规划期限
(一)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规模
全镇现有人口31000人,日产垃圾量约100吨/日,其中:生活垃圾约55吨/日,其它垃圾45吨/日,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约1.2kg/日、人,按人均垃圾产量年均增长率1.6%及人口增长预测;到2050年,生产垃圾产量为5.4万吨,到2050年,生活垃圾产量为3.6万吨。集镇现有人口6700人,日产垃圾量约10吨/日,按人均垃圾量增长率1.6%及人口增长预测;到2050年人口预计达到1.2万人,生产垃圾产量为8.6万吨,根据新站集镇总体规划,考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垃圾产量的影响,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近期规模2012—2050年,远期规模24吨/日。
(二)垃圾转运站建设规模
建设垃圾转运站6座,其中:捷阵村、九龙村、蒙渡村、高石村、农里村、山坡村各建一座垃圾转运站。由镇垃圾转运进行定期转运到统一填埋场进行处理。
(三)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
为了扩大垃圾场容量,新征土地10亩,垃圾填埋场达到20亩。建设围墙,拦垃圾堡坎,垃圾车引道,周围排水沟,沼气排管气,燃烧池,过滤池,消毒池,消毒室一间,拆迁农户1户。
六、垃圾处理方案
选用全面填埋方法
七、工艺技术
填埋技术是从传统的垃圾堆填发展起来的,需要经过科学的选址,必要的场地防扩处理和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卫生填埋技术的防止填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处置场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渗沥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以及垃圾中有机成分厌氧分解所产生的沼气。卫生填埋技术所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表水控制系统
在填埋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水有三部分,即地表水、地下水和渗沥液。其中,地表水作为渗沥液的主要来源,对它的有效控制,实际上也成为填埋场周围水环境污染的首端控制措施,对整个填埋场的建造和运行费用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地表水控制系统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周边排水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填埋场四周的排水沟组成,收集降在填埋场上游流域的雨水,并排往洪水调节池,防止进入填埋场区域,从而达到减少渗沥液产生量的目的,最终封场后往往还兼做填埋场表面的雨水排水系统。场内排水系统包括填埋区排水系统和未填埋区排水系统,其目的都是将雨水在未与填埋废物接触之前,迅速;将其排出场外。因此,在填埋施工过程中对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和实施逐日覆土,对场内排水系统的功能和减少渗沥液产生量是至关重要的。封场区排水系统的作用是排除降到封场表面的雨水,减少向垃圾层的入渗。
(2)地下水控制系统
对地下水进行控制自勺目的主要有两个:①保持地下水水位与垃圾层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地下水受到渗沥液下渗的污染:②防止地下水向场内的。入渗、减二少渗沥液的产生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