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答周承人、李以庄.docVIP

关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答周承人、李以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答周承人、李以庄

关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答周承人、李以庄 笔者是黎民伟之子,有幸接触先父的遗物,当中记录了大量中国早期nbsp;电影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加以整理并提供给学者。周承人先生、李以庄女士在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第82期发表〈黎民伟的若干经历和评价──勘误与质疑〉一文,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笔者不是学者,本文谨以一片保存历史真实的赤子之心,初踏研究门槛之身份,撰文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并希诸君纠正。 一 对黎民伟的评价   1、周、李两位质疑对黎氏的评价被「误导」,提出有人「想尽办法抬高黎民伟……误导了许多学者」。他们质疑有人称「黎民伟是中国电影之父」。笔者只是提供了黎氏的资料,从未如此称呼先父。如果是责备其他学者「误导」,就不应该了。   1905年任庆泰(字景丰)于北京拍摄京剧片段《定军山》,比黎民伟于1913年拍《庄子试妻》更早;可是「国片之父」一说,实为1953年黎氏追悼会中由当时电影翘楚组成的治丧委员会所尊,成员包括:吴楚帆、关文清、朱石麟、李应生、卜万苍、马徐维邦、金擎宇、朱旭华、郑用之、谢益之、赵树燊。他们多非影史研究者,但尊崇黎氏为「国片之父」,乃因黎氏身为革命先驱,一生对电影的无私奉献及其「风」度、「人」格1。   香港电影资料馆于2003年举办之一系列活动,皆称黎氏为「中国电影先驱」,而非「中国电影之父」。nbsp;   2、周、李认为黎民伟「在1914年后,直到1923年前,十年间忙于他事,没有参与任何电影摄制」,从而推论黎民伟「到上海时,对中国电影事业来说,只可以说是一位后来的参与者,并非中国电影最早开拓者」。   在上述时期,黎氏积极为拍摄电影筹组资金、购买器材、买书自学。1921年他拍摄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2。在《勋业千秋》旁白中也讲到:从民国十年至十七年(1921-28),随孙中山先生拍摄。历经广东至直隶(河北)八省,拍摄北伐战争。他亲携笨重的摄影机上前线,翻山越岭去做这件危险的工作,完全是义务的3。孙中山先生亲颁「大元帅令」命将士支持拍摄,后又送赠「天下为公」墨宝以资表彰。他拍下珍贵的中国近代史片段,包括孙氏革命事迹影片二十四部,及大量北伐战争纪录片,是现存唯一的孙中山电影片段。在当年,虽然也有人拍摄孙氏,但拍得最多,时间最长,又能亲赴前线者,只有黎氏,故有「中国纪录片之父」之誉。nbsp;   学者皆认为此乃黎氏对中国电影和近代史的主要贡献,是国家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指出:「黎民伟是中国第一位长时间致力于新闻纪录电影的摄制者,……他是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上早期的第一个重要人物。」4但是,周、李两位多次撰文评论黎氏,为了否定黎民伟是中国电影先驱,从来不提黎氏拍纪录片对国家的重要贡献。nbsp;   1913年中国电影拓荒者张石川、郑正秋拍了中国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同年,黎氏也在香港拍了《庄子试妻》。如果说黎氏是中国电影事业「后来的参与者」,就是说香港电影不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nbsp;   黎氏积极动员家人投身电影事业,两位妻子:严珊珊是中国第一位女演员,林楚楚是香港第一位女主角,儿子黎铿是中国第一位著名童星。   两位否定黎氏是中国电影先驱,论据不足。电影史学家李少白先生指出:「黎民伟,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5nbsp;   3、周、李认为有人要「抑黎北海、扬黎民伟」。   (i)李以庄认为黎北海对香港电影的贡献比黎民伟更重大。罗卡先生不同意,他指出6:nbsp; 现阶段,考虑到黎民伟对香港电影开拓的全面性(开设戏院、影片公司、片厂之余更率先拍摄新闻片、纪录片),和持久的奉献(黎北海于30年代中以后已淡出影界,黎民伟在1938年重回香港后,仍艰苦经营片场,支持国防影片的拍摄;筹拍国际发行的英语片;战后更为香港引入新的冲印技术等等),我认为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仍然大于黎北海。称他为「香港电影之父」,仍然是恰当的。   (ii)黎北海是香港电影先驱,也是笔者的伯父。有关他在电影方面的资料,已全部公开。相片中有黎北海的,定加注明。2003年夏李以庄想采访黎北海儿子,笔者立刻告诉了她。   李以庄对人说笔者在十多年前欺骗她,说黎北海太太已逝去,使她失去了解黎北海的机会。假如笔者把仍健在的伯母说成死去,合情理吗?笔者又何必把黎北海儿子告诉她呢?   笔者与罗卡先生合作十多年,罗卡先生曾致函周、李两位表明:我们都没有「抑黎北海」。   我们很希望多了解中国、香港早期电影史,可惜黎北海、梁少坡、罗永祥等的资料极少。nbsp;   (iii)香港第一家全华资的「民新制造影画有限公司」的创办,黎民伟的贡献大于黎北海。nbsp;   首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