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考..docVIP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考.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考. 《文物》杂志在不久前发表了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代早期贵族壁画墓的发掘报告,;大大丰富了对辽早期历史、文化的认识,其中2号墓石房内南、北壁的两组壁画,尤其引人注目。2号墓墓主为一成年女性,据整理者推测,可能为1号墓墓主“大少君次子德勤”的长辈,即“大少君夫人之一”,下葬时间略晚于1号墓墓主,约在天赞二年(923年)之后不久。墓地经多次盗掘,随葬品所余无几,但墓室与墓内石房的大量壁画保留相当完好。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内进深2.7、宽2.45、高1.96米,东壁中部为两扇对开石门,四壁及顶磨光,内壁、外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在内壁四面墙壁中,东壁石门两侧为二仆佣图像,西壁为牡丹图,南北两壁为“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整理者将南壁壁画定名为“寄锦图”,北壁定名为“颂经图”。我们以为,北壁壁画反映的内容是杨贵妃与她的宠禽“雪衣娘”的故事,称作“杨贵妃教鹦鹉图”似更确切一些。此略探讨如下。 nbsp;nbsp;nbsp;据报告及图版,南壁绘画以太湖石、修竹、棕榈、鲜花等竹石花木为背景,烘托出静谧安恬的氛围,整幅画图以一“贵妇”为中心展开,贵妇前侧并立4人,2人为“男吏”,头戴黑色展脚幞头,表情谦和;2人为侍女,一著红袍,一著浅色袍,向贵妇拱手恭立。贵妇身后侍立2女,一持扇,一捧净盆,神情也甚恭谨。不仅画面布局以贵妇为中心,在衣饰着色上众仆侍衣饰颜色深暗,而贵妇服装色彩则鲜亮明艳,用意也在着意渲染女主人的中心地位。报告描述说:“贵妇云鬓抱面,所梳发髻的正面上下对插两把发梳,佩金钗。弯眉细目,面如满月。红色抹胸,外罩红地毬路纹宽袖袍,蓝色长裙,端坐于高背椅上,面前置红框蓝面条案,上有展开的经卷,案左置高足金托盏,右侧立一鹦鹉,羽毛洁白、勾喙点红。案、椅下铺团花地毯,经边蓝地。贵妇仪态典雅贤淑,左手持拂尘,右手轻按经卷,俯首吟读,虔诚之态溢于言表。”整理者可能是根据画面内容将壁画定名为“颂经图”。 nbsp;nbsp;nbsp;从画面布局看,立于经卷右侧,昂首注视“贵妇”的白鹦鹉,在整个画面中也占据了特别突出的位置,应该与壁画反映的内容有重要关系,不应作为寻常宠禽看待。鹦鹉与整幅壁画究竟有什么关联呢?画面右上角的题诗,给我们理解这组壁画反映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nbsp;nbsp;nbsp;题诗为墨书,位于壁画右上角竖框内,云:“雪衣丹觜陇山禽,每受宫闱指教深。不向人前出凡语,声声皆〔是〕念经音。”此诗文义显浅,但首句需略加解释。 nbsp;nbsp;nbsp;陇山禽,是指出产于陇山的鹦鹉。祢衡《鹦鹉赋》称鹦鹉为“西域之灵鸟”,李善注云:“西域,谓陇坻出此鸟也。”;陇坻即陇山。又,杜甫诗“陇俗轻鹦鹉”,注云:“《鹦鹉赋》:命虞人于陇坻,闭以雕笼,剪其羽翅。”nbsp;;李白也在吟诵鹦鹉的诗中称“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山飞。”nbsp;;可知在唐人诗文中,总是将鹦鹉与其产地陇山联系在一起描写,而且陇山鹦鹉在唐代仍然被当作土贡。甚至直到10世纪时,鹦鹉还保留着“陇客”的俗称,;就字面言,首句的雪衣、赤觜是指画面中鹦鹉的毛羽及喙的颜色,而陇山禽则是鹦鹉的代称。 明白了“陇山禽”的含义,这首诗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大意是说,豢养在宫闱中鹦鹉,在人们的调教下,不仅能学说普通的语言,而且学会了诵读经文。从题诗的内容分析,壁画所要反映的颂经的主角并不是“俯首吟读”的“贵妇”,而是立于经侧的鹦鹉。唐代流传的雪衣娘的故事,可以为这组壁画的内容提供明确的答案。据9世纪中叶唐人郑处诲;撰写的《明皇杂录》载: nbsp; nbsp;nbsp;nbsp;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娘〕。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嫔御?〕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飞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上与贵妃出于别殿,贵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与之同去。既至,上命从官校猎于殿下,鹦鹉方戏于殿上,忽有鹰搏之而毙。上与贵妃叹息久之,遂命瘗于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的场景,所以白鹦鹉与杨贵妃一起,在画面布局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雪衣娘的故事不仅以传说的形式广泛流传,而且是唐代画师作画的重要题材。玄宗朝画师张萱喜画妇女婴儿素材,;他曾创作过一幅“写太真教鹦鹉图”,;反映的内容就是《明皇杂录》杨贵妃调教白鹦鹉诵经的故事。;张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宫廷画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