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的探讨符冠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的探讨符冠华

沥青路面技术发展探讨 符冠华 院长 8625FGH@ti.js.cn 2005年7月 一、现状和问题 沪嘉高速公路( 88年,15.9Km); 高速公路里程迅速增加(01~04年平均每年增加4950Km); 沥青路面早期损害依然存在,使用寿命远未达到设计年限; 沪宁、锡澄、京沪、汾灌、沿江 沪宁高速公路 96年沪宁江苏段(248Km)通车; 04年扩建前东段平均交通量30000辆/日; 使用状况:唧浆、坑洞; 典型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 锡澄、京沪高速公路 99年锡澄(35Km)通车,2000年京沪江苏段(261km)通车; 04年京沪全线平均交通量18000辆/日,重载比例高; 现象:车辙、松散; 汾灌、沿江高速公路 02年汾灌(85km)通车,04年沿江(113Km)通车; 汾灌:近3年几乎无维修; 沿江:分流沪宁重载交通,近1年状况良好; 早期损坏原因分析 沪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后评估(97-99年): 上面层设计空隙率过大,多碎石沥青混合料不适合江苏; 重交沥青应增加60℃粘度指标,控制沥青高温性能; 规范中水损害评价体系不如AASHTO T283试验标准,部分段落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好; 压实度应采用双控,用最大理论密度进行压实度控制,部分路段压实度不足; 锡澄高速公路原因分析(2000.8) 中面层厚度与粒径不匹配,压实困难、离析严重,局部空隙率过大,中面层采用5cmAC25I是不合理的; 应重视混合料“粉胶比”,粉胶比过大易造成混合料松散; 应重视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There’s never time to do it right, but there’s always time to do it over 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去做好,但我们总是有时间去重做 沥青混合料 SMA(96年) 宁连、宁通试验段(96年) 宁扬线改造(24Km,98年) 京沪(50Km,2000年)……… ; Superpave(95年) SHRP设备引进(95年) 加拿大PG比对(98年) 京珠、京沪连接线试验路(2000) 连徐宁宿徐(01年)…………; 沥青稳定碎石(02年) 宁连路南京段改造(02年) 通启试验路(04年) 沪宁扩建试验段(04-05年)………; OGFC(02年) 104国道改造(02年) 常澄试验路(04年)………;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不断完善 4+6+6(96年)、4+5+7(99年) 4+6+7(01、02年) 4+6+8(03、04年) 4+8+8(04年); “层厚不宜小于 3倍公称最大粒径(01年)”; 二灰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01年); 改性沥青:上面层(2000年) 上中面层(03年) 上中下面层(04年局部); 沥青路面施工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控制 压实度控制:马氏压实度96%(96年) 马氏压实度97%(2000年) 马氏压实度98%、理论密度压实度93-97%双控(01年以后); 离析:02年重视减少离析,优化级配组成,级配离析、温度离析……; 渗水试验:引进渗水系数(02年) 渗水系数指标控制50ml/min(04年)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得到改善,但挑战依然存在; 美国在SHRP计划结束后,仅NCHRP项目投入约3千7百万美元进行沥青材料和沥青路面相关课题的研究; 二、沥青路面结构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现状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弹性层状体系 半刚性基层 优点:经济、成熟技术; 缺点:反射裂缝、不连续、维修困难、耐久性差; 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有效技术措施 2001年以后,二灰碎石基层转变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高了基层抗水损害能力 ; 优化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控制0.075mm通过率、含水量以及尽量减少水泥剂量,以减少半刚性材料的裂缝; 增加沥青层的厚度,以延缓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反射。 沥青路面结构演变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开展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沥青碎石基层在老路改造中的应用研究”(02年),宁连南京段、S204应用; “长寿命路面在通启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04年),通启高速4Km试验段;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结构的研究”(05年),无锡段HNLM4标24Km试验段; 沪宁柔性基层设计 委托美国ERES咨询公司,Harold Von Quintus 参与设计(79cm); 采用AASHTO1993版进行结构设计、AASHTO2002版进行验算。 沪宁柔性基层路面结构(76cm) 通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5km) 路面结构设计技术建议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