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解密八拜之交.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故解密八拜之交

典故解密:古人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2009-04-07 09:10:50)标签:/c.php?t=blogk=%CE%C4%BB%AFts=bpoststype=tag文化?/c.php?t=blogk=%C8%CB%CE%C4%2F%C0%FA%CA%B7ts=bpoststype=tag人文/历史?/c.php?t=blogk=%CA%B7%BA%A3%B9%B3%B3%C1ts=bpoststype=tag史海钩沉?/c.php?t=blogk=%B5%E4%B9%CA%BD%E2%C3%DCts=bpoststype=tag典故解密?/c.php?t=blogk=%B0%CB%B0%DD%D6%AE%BD%BBts=bpoststype=tag八拜之交?/c.php?t=blogk=%B9%C5%B5%E4%CE%C4%D1%A7ts=bpoststype=tag古典文学?/c.php?t=blogk=%D6%AA%D2%F4%D6%AE%BD%BBts=bpoststype=tag知音之交?/c.php?t=blogk=%CE%F7%CF%E1%BC%C7ts=bpoststype=tag西厢记 分类:/s/articlelist_1278961147_3_1.html史海钩沉 /ent_pub_catch/1/disp_tv.shtml?startid=1739picid=15714????·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成同生共死的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率很高的历史典故。那么“八拜之交”有什么来历?古人的“八拜之交”又是指哪八拜呢?这还要从宋代的一个故事说起。 在中国宋代,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后来《紫钗记·吹台避暑》中有:“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元曲《冻苏秦》中有:“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中也有:“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从这些说法中不难看出,八拜之交无疑是结拜兄弟的最重要礼仪。 说起“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指的是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雷义的胶膝之交,张元伯、范巨卿的鸡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以及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下面择选其中四个鲜为人知的典故,以飨广大网友。 一、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俞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一时苦恼无比。 一天夜晚,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抬头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俞伯牙激动地说:“知音,知音,真是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仍在上演。 世上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这无疑成为了人们永远的渴望和追求。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