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万物皆有情2).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笔下万物皆有情2)

朱自清在《子恺漫画》的序中表白:“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得那味儿。” 本刊记者 ?黄薇 上海黄浦区陕西南路39 弄93号,是一栋三层楼的西班牙式建筑,曾经的主人丰子恺为它取名“日月楼”。1975 年他去世后,家人相继搬离了这一感伤之地。直到2008 年,后人出资买回日月楼二、三楼,2010 年经修缮后以丰子恺旧居之名免费对外开放。但最近日月楼却因一楼住户认为生活受到影响产生矛盾,而不得不宣告关闭,让人不无遗憾。 丰子恺在日月楼住了21 年,苦乐并具,是其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人生最后的居所。细数他一生中的各处住所,白马湖畔的杨柳小屋、最具知名度的缘缘堂、抗战逃难期间的沙坪小屋,再到斗转星移的日月楼,无论华堂陋室,外部祥和纷乱,无不因主人的品位与经营,成为诗意的栖居。朱光潜评价丰子恺“从顶到踵都是一个艺术家”,也有日本翻译家称其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20 世纪的陶渊明”,这是指他诗书画乐兼善的多才多艺,更源自其天性的品格意趣。 杨柳小屋 酝酿一个艺术家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父亲是清末举人。他自幼便喜欢画画,边读《千家诗》边临摹《芥子园画谱》,10 岁时就有私塾先生请他画孔子像,挂在塾中供人礼拜,成了镇上知名的小画家。 1914 年,16 岁的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当时的浙一师由有“革新运动领袖”之誉的经亨颐主持,风气十分活跃,老师也都集一时之选,沈钧儒、沈尹默、鲁迅、马叙伦、陈望道、叶圣陶、朱自清等名流都曾在此任教。丰子恺在这里遇到了两位指引他真正走上艺术道路的恩师——夏丏尊与李叔同。 两位先生也都是一代大家,深受学生爱戴,夏先生心直口快,苦口婆心;李先生则内敛少语,不怒自威,丰子恺称两人是“妈妈的教育”和“爸爸的教育”。在文学家夏丏尊的影响下,他开始热衷写作,“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了总要想,不知夏先生看了这篇东西怎么说。”李叔同教授音乐与美术,两门并非主课的课程,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广受欢迎。“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 一天晚上,丰子恺作为年级的级长去李叔同处汇报学习情况,要退出时老师叫住了他:“你的画进步很快! 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平时不多言的老师的一番话,在丰子恺听来犹如金石掷地。三十年后他回忆道,“当晚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都奉献给艺术,直到现在没有变志。” 1919 年毕业后,他和学长吴梦非、刘质平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私立的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丰子恺教授西洋画,当时国门初开,社会上对西洋画了解无多,他说没受过系统艺术教育的自己还可搪塞一阵,但日子久了,对着写生标本的一只半生半熟的桔子都可起自伤之念。1921 年春,已成家立业、当了父亲的丰子恺毅然决定赴日求学,学费全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在东京仅维持了十个月,金尽而回国。 但这十个月带来的收获不可估量。当时的日本正是文化思想非常活跃的大正时期,丰子恺发愤苦学,短时间内很快掌握了日语、英语,还花了大量时间研习小提琴的演奏,到处参观画展、访图书馆。一次,他偶然邂逅了竹久梦二的画,这位在明治末年被热捧过一阵的画家,以后期的“美人画”闻名,丰子恺却偏爱他早期用毛笔勾勒的趣味深长的简笔画。“竹久梦二的画,其构图是西洋的,其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的。他还有一点更大的特色,是画中诗趣的丰富。”竹久梦二画风的简练留白、画题的巧妙点睛等特点,其实皆可用来形容日后的丰子恺漫画。 1922 年留学回国后,丰子恺即应夏丏尊之邀,到上虞的春晖中学教授音乐、美术,学校位于白马湖畔,风光宜人,名师云集。丰子恺在自家小院种下一株杨柳,“杨柳小屋”就此诞生。他说最爱柳树从不无情向上,反而躬身不忘本,随风拂人头,似朋辈般的可爱。 在杨柳小屋,丰子恺开始用画笔随意勾绘所见所闻,画好了就贴在门后自己欣赏。1924 年他的成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在杂志上发表,画中仅有近处的桌子茶器,远方的一轮弯月,宁静悠远,如钩新月更预示着将来重逢的圆满,余音袅袅。正如他以后的画,造型洗练,看似容易模仿,实则内里含蓄深致,这种文人画的气韵构思是难以复制的。 在沪上编《文学周报》的郑振铎因此画发掘出丰子恺,一再向他约稿插图,1925 年还为他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自此,其声名便不胫而走。有人将丰子恺称作“中国漫画之父”,他自己并不赞同,但的确是从《子恺漫画》出现后,“漫画”一词才开始风行。他的画独树一帜,不以滑稽讽刺见长,而更多的是抒情与诗意。朱自清在《子恺漫画》的序中表白: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