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型医学兽类动物和蚤类鉴定及其综合防治知识例析.ppt

常见小型医学兽类动物和蚤类鉴定及其综合防治知识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适存病蚤N. nicanus ♀第7腹板后缘下段成截形后突,后突的后缘常有浅凹。 适存病蚤 N. nicanus 宿主 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 地理分布 浙江(洞头、乐清、永嘉、文成、瑞安、温州、丽水、龙泉、庆元、青田、云和、缙云、衢州、义务=乌、兰溪、东阳)、福建(全省性分布)、广东(大埔)、台湾;日本(三宅岛,八丈岛和东京)。在我国按动物区系,它隶属于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和台湾亚区。 适存病蚤 N. nicanus 生物学:寄生于多种薯类。主要宿主为黄毛鼠,亦多见于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次要宿主为小家鼠和臭鼩,偶然见于鼬类。繁殖季节为10-11月至翌年4-5月,为冬季蚤。 8.特新蚤闽北亚种 Neopsylla specialis minpiensis Li et Wang, 1964 特征 指名亚种 德钦亚种 闽北亚种 贵州亚种 川藏亚种 裂亚种 ♂可动突最宽处位置 约中点或稍上 中点以下 约中点 约中点 中点以下 中点以下 基节臼形状 椭圆 椭圆 近圆 椭圆 椭圆 椭圆 第9腹板后臂端部形状 较宽短 较宽呈刀状 较窄而长 较宽短 渐尖 渐尖 亚刺鬃排列 6(5)根,较密 同指名亚种 6(7)根,较密 3-5根,较密 3(4,5)根,骨化浅 5根,较密 ♀第7腹板后缘背叶形状 通常无内凹 无或有内凹 宽短,无内凹 有深的内凹背突,通常短于腹突 有深的内凹,背突通常长于腹突 有深的内凹,背突长于腹突 背叶下之内凹 呈锐角或近直角 呈锐角 呈钝角 呈锐角 呈锐角 呈锐角 第7腹板 外侧鬃数 9-15 6-14 10-15 13-18 10-14 10-15 分布 云南、贵州 云南德钦、香格里拉 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湖北东部 贵州北部 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云南贡山 Neopsylla specialis minpiensis 8.特新蚤闽北亚种 N. specialis minpiensis 宿主: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针毛鼠、小泡巨鼠、褐家鼠。 地理分布:江苏、浙江(丽水、义乌、缙云、龙泉、永嘉、云和、兰溪、东阳)、安徽、福建、江西(上饶)、湖北(咸宁) 。 9.解氏狭臀蚤 Stenischia xiei Li, 1987 鉴别特征 解氏狭臀蚤与奇异狭臀蚤和低地狭臀蚤均较接近,但具下列特征可资鉴别:①颊栉与锐额狭臀蚤相似,第1~4刺大致相同,并长于其他种,排列紧密,但不相互接触。第1刺末端狭而锐;第2~4刺末端钝圆;第5刺,♀者略向前移,♂者明显前移,区别于奇异狭臀蚤的第5根刺基部成一直线排列。 9.解氏狭臀蚤 S. xiei 9.解氏狭臀蚤 S. xiei ②♂第8腹板后缘与低地狭臀蚤接近,为钝圆的后突,背缘略凹,腹缘为弧形,不同于奇异狭臀蚤的呈较狭长的后突,其背、腹缘均成斜行的浅凹。③♀第7背板的后背突,长度略大于基宽,其端刺亦较长,长于该后背突。第7腹板后缘大多具浅凹,个别较宽圆,或略呈截形。 9.解氏狭臀蚤 S. xiei 宿主 灰麝鼩、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绒鼠、黑腹绒鼠、锡金小鼠和社鼠。 地理分布 四川(南川)和贵州(都匀)、浙江(义乌、龙泉、庆元)。 10.台湾栉眼蚤浙江亚种Ctenophthalmus taiwanus zhejiangensis ,Lu et QIU,1999 鉴别特点 该亚种与台湾栉眼蚤指名亚种和台湾栉眼蚤大陆亚种接近,与该亚种的区别特征见表14。 10.台湾栉眼蚤浙江亚种 C. taiwanus zhejiangensis 11.短突栉眼蚤永嘉亚种 Ctenophthalmus breviprojiciens yongjiaensis Lu , Zhang et Li, 1999 鉴别特点 该蚤与指名亚种的区别是:♂抱器可动突端缘斜平而无浅凹和第9腹板后臂较长,几为前臂的2/3;♀第8背板基部具S型骨化痕。 短突栉眼蚤 永嘉亚种 11.短突栉眼蚤永嘉亚种 C. breviprojiciens yongjiaensis 宿主 黑线姬鼠 地理分布 浙江(永嘉)。按动物区系本种属于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腹部-雌性变形腹节 浙江省常见蚤类鉴别 印鼠客蚤 人蚤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不等单蚤 缓慢细蚤 适存病蚤 特新蚤指名亚种 1.人蚤Pulex irritans 别名:致痒蚤 鉴别特点 无颊栉,无前胸栉。后头鬃只有1根大鬃。眼大,几乎与触角棒节等大,圆而色深。眼鬃1根,位于眼的下方。下唇须仅达前足基节之半或3/4。下颚内叶宽而短,锯齿发达,分布从基部以至末端。中胸侧板无垂直棒状侧板杆。各足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