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25、黄鹤楼送别 主备人 王 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25、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从刚才大家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出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歌中有一句词:牵着你的手,分别在黄鹤楼。知道是谁牵谁的手在黄鹤楼分别的吗?相信读了这首诗大家就有了答案。
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指名读(或者背)
让学生自己质疑:看到这首诗,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这首诗写的是送谁?在哪里送?谁送?
3、交流写作背景:话说在公元七百二十五年,年轻的李白手挎一把宝剑,带着一个酒壶,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12岁,但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二人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去了,这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可真是难舍难分呀!话别的场面十分感人。而这感人的场面,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可以一 一领略。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25课,一起去看看那感人的话别场面。
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并找出有疑问的词语或问题,小组间相互交流,尽量解决问题。
(1)暮春 孟浩然 一饮而尽 暂时 友谊 唯见长江
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2)学生提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并小组交流词义,释疑解难。
2、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和诗文对应的语句画下来。
生画,指名答。
三、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一)美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找的真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击出示“烟花三月”),在这“烟花三月”,好朋友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暮春三月。(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描绘他们印象中的“烟花三月”
3、让我们走进这暮春三月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同学们的赞叹声中我已感受到了“烟花三月”的美,你还有会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指名答,如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风和日丽枝繁叶茂春花烂漫万紫千红
4、诗中是用哪两个词语表现这么美的景色呢?
指名答(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像这样的词语真是数不胜数,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而这些词都融进了这“烟花三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段。
这段话除了给我们描绘了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情景,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预设:(1)送别的地点(长江边,黄鹤楼)你能找到文中描述黄鹤楼的一句话吗?(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这句话描述了黄鹤楼的壮观,出示相关图片。
(2)送别的方式(饯行,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昨天,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背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似乎身临其境,来到了长江边的黄鹤楼,见到了这两位依依难舍的挚友,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pptx VIP
- 《饮用水源保护区》课件.ppt VIP
- 2025医疗器械偏差管理规程.docx VIP
- 三、功(教学课件)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15篇 .pdf VIP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解读.pptx
-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规划.pptx VIP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T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大数据分析师(高级)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