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西方史学理论发展趋势 一、参考书目 1、(法)吕西安·费弗尔著,许明龙译:《莱茵河:历史、神话和现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法)保罗·利科著,王建华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法)雷蒙·阿隆著,西尔维·梅祖尔编注,冯学俊、吴泓渺译:《论治史:法兰西学院课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5、(美)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杨豫著:《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张广智著:《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严建强、王渊明著:《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晴佳著:《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2、王晴佳著:《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王岳川著:《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西方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移 1、传统史学及其缺陷 ①兰克与实证主义史学:以实证性和经验性为主要特征。认为历史研究应限于政治和军事,研究对象应是历史上的精英人物。兰克学派(德国以柏林大学为中心,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朗格卢瓦和瑟诺博斯,在英国是以阿克顿为首的“剑桥学派”,在美国则是班克罗夫特等人)。口号:“如实直书”。(与之相应的历史哲学被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 ②根本缺陷: A. 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忽视了政治和军事之外的丰富社会内容,把历史简单化、贫乏化了。同时将历史变为伟人传记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B. 研究方法过于强调文献考证和事实描述,实际上排斥了概括、解释和理论。 C.忽视了历史认识论问题,把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完全割裂,表现出机械的客观主义和自然主义立场,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和忽视历史认识特点的缺陷。 2、对传统史学的批判与突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批判的先声。 ①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1751年)、《论世界各国的风尚和精神》(1756年)。 ②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 ③博克尔:《英国文明史导论》(上卷1857年,下卷1861年)。 ④H·沃恩的理论批判(1848年)。 第二,批判和突破的深入。 ①政治史家舍费尔与文化史家戈泰因的争论。 ②兰普雷希特与兰克学派的争论。 3、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移(20世纪上半叶) ①新史学的先驱亨利·贝尔:1900年创办《历史综合杂志》(1931年更名为《综合杂志》),主编《人类的演进》(计划100卷,1920-1965年出版了65卷)。他明确指出新史学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历史综合中的跨学科研究,主张以史学为中心综合其他学科形成一种新的史学模式。 ②美国新史学的领军人物鲁滨逊:《新史学》(1912年)。他主张新史学应包含人类过去的全部活动;十分强调史学的功用或“实用价值”,主张研究历史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现在和推测未来;反对传统史学的封闭性,强调史学家要利用关于人类的新科学知识,寻找“新同盟军”。 ③法国年鉴学派的诞生:1929年,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创办《经济社会史年鉴》(1946年改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他们奠定了新史学的范型(年鉴学派第一代)。 A. 提出了“总体史”概念,认为历史应包括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但当时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作为群体的人的研究。 B. 强调“问题史学”,强调“分析”、“提问”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反对传统史学的叙事史。 主要作品: 费弗尔(1878-1956)的《腓力二世和弗朗什一孔泰地区:政治、宗教和社会史研究》(1912年)、《大地和人类的演进:历史学的地理引论》(1922年)、《一种命运:马丁·路德》(1928年)、《16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1942年)、《关于艾帕塔美隆——神圣的爱、世俗的爱》(1944年)。 布洛克(1886-1944)的《国王和农奴:卡佩王朝史的一面》(1920年)、《会魔术的国王们》(1924年)、《法国乡村历史的原始特征》(1931年)、《封建社会》(1939-1940年)。 勒费弗尔(187

文档评论(0)

haha858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