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登临诗》学案 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登临诗》学案 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登临诗》学案 苏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登临诗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用典。 学习过程 (一)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9江苏卷)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1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二)登临诗的常见意象:流水,落叶,青山;常用手法:即景抒情,用典;常见意境:伤感,愁苦 (三) 登临诗的常见情感: 意象多数为物象,但也有特殊的,比如说“登临”,它是一个动作。“登临”是常见且内涵丰富的一个意象,它构成唐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唐诗宋词选读(选修)》 (苏教版)所选的31首唐诗中,涉及到“登临”意象的就有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西塞山怀古》《九日齐山登高》等8首。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诗歌中登临的时间大多在春、秋季节。并不是在夏、冬时分没人登临,而是因为春日之融融迟迟能触发登临者对自己境遇的感伤,暮春的阑珊之景也能引发登临者的伤春之感:而秋天的肃杀、萧条、凄凉, 更是古往今来人们悲凉情感生发的主要季节背景。 春与秋,本身就是人们情思多发的时节。 登临意象包含的情感之多,构成了登临丰富的内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感怀身世 自古以来,身世不畅者多喜登临,他们本欲借广阔之景聊以自慰,希望获得精神的超脱,但往往却更深地沉浸于其间,咀嚼自己的遭遇,触发出催人泪下的愤懑抑郁之情。比如陈子昂以歌当哭,通过《登幽州台歌》中广袤无垠的时空背景,刻画了自己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形象,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等复杂情感。又如杜甫《登高?,诗人本乘兴而登,却无端因夔州的辽阔之景而顿生艰难潦倒的困苦之情,再加上白发日多却因病断酒,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愁。 (2)思亲怀乡 古人安土重迁,一般不轻易离家出门,一旦迫不得己而抛家离乡,则思亲怀乡之情将一直萦绕左右,那低回吟唱,真挚动人,也成为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