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济机会论的范式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經济机会论的范式探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机会论的范式探索 窦学诚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兰州730070) 摘要 为了拨开遮蔽经济学上空的“两朵乌云”,本文对经济机会论范式进行了概略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由改造“科学革命的范式”而来的“学科研究范式”。利用这一方法论工具,分析了经济学范式现状,特别是代表性元范本类型。之后从“懒汉假说”入手,将环境要素引入经济范式分析,进而建立了经济机会论三段论的范式框架。文章最后概要介绍了经济机会论范式在环境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途径,并为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建立了一组判据。 关键词 范式 学科 经济学 经济机会论 On the Paradigm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Theory Dou Xuecheng (Gansu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Paradigm for Discipline Research,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Paradigm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Theory (PEOT) offered as one of effective tools to get economics discipline out of the Clouds Covering. First of all, it is scrutinized that the paradigm of economics, in particular, the meta-paradigms, in light of the methodology. Secondly, the focus was moved to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 named the Idle as the premise of PEOT. Thirdly, the author unveiled the structure of PEOT which is featured with a form of syllogism in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erspectives applying PEOT to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Keywords Paradigm Discipline Economics Economic Opportunity Theory 分别发生在20世纪首尾的两轮全球化①进程,把经济问题与经济学推到非常贴近人类日常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这无疑充分反映了经济问题重要性的扩张,以及经济学研究所获进步。然而,与此同时,也像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遭遇到“两朵乌云”的遮蔽一样,经济问题与经济学研究之间似乎已经“分明坚固”的结构性联系,也日益遭遇“两朵乌云”的席卷:第一朵乌云从Ronald H. Coase于1937年发表的The Nature of the Firm升起,大体成型于Douglass C. North于1990年发表的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第二朵乌云从Rachel Carson于1962年发表的Silent Spring升起,经过1972年Dennis L. Meadows等人发表的The Limits to Growth而成型。到Gro Harlem Brundtland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Our Common Future时,两朵乌云开始聚 ———————— 笔者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粗线条,把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完成的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看成是人类开始第一次全球化运动,这次全球化的结果是建立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把20世纪初苏联的建立看成是人类开始第二次全球化运动,这次全球化的结果是建立了分别以苏美为中心的两极世界;第三次全球化运动开始于苏联解体,由此开始一种“偏多极”世界结构,虽然美国最强,但又不是回归单极世界,在美国之外还有多个不完全服从美国支配的极性中心。 拢交汇,并以汹汹之势冲向以Paul A Samuelson百科全书式的Economics巨著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大厦,从而

文档评论(0)

sd47f8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