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 概念 传染病流行病学(人群,群体)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的规律; 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 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施; 最终目的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研究历史 1854年John Snow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1923年我国伍连德教授对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的调查,第一届世界鼠疫大会在中国召开,其主编的“鼠疫防治”成为英国的经典教材; 二战时期,前苏联对斑疹伤寒的防治;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的爆发流行调查; SARS防治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研究之争 生活水平提高 传染病得到控制 天花被消灭 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顺位不断上升 疾病的死因顺位 我国50年代死因顺位 1. 呼吸系统疾病 2. 传染病 3. 消化系统疾病 4. 心脏病 5. 脑血管病 我国2008年死因顺位 1.恶性肿瘤 2.脑血管病 3.心脏病 4.呼吸系病 5.损伤和中毒 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 7.消化系病 8.泌尿、生殖系病 9.神经系病 10. 精神病 有这样的声音 “医学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传染病问题,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已胜利在握,传染病已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流行病学界的观点 右手抓传染病,左手抓非传染病 一些传染病的死灰复燃 性病 结核病 血吸虫病 霍乱 白喉 疟疾 登革热 新发现的传染病 疾病在人间早已或可能早已存在,近年才被发现和认识,如莱姆病,丙型肝炎等。 疾病以往在人间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型霍乱、SARS等 SARS 全球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03年7月10日全球共诊断8437例,死亡812例 我国 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2011年3月(2011年3月1日零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72137例,死亡1487人。 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57376例,死亡147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114761例,死亡1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7%。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 要控制和消灭传染病,首先要搞清传染病为什么会发生与流行。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是病原体与宿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但病原体存在不一定发生传染病,掌握各种病原体和宿主的特点,对理解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病原体 指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 1. 侵入门户 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存活或初步繁殖的部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特异性定位。 2、特性 传染力(infectivity): 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pathogenicity): 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 力(virulence):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3. 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或遗传因素产生变异。与流行病学有关变异有: (1)耐药性变异 如耐药结核菌 (2)抗原性变异 如流感病毒(甲型 ) (3)毒力变异 分毒力减弱和增强两种,利用毒力减弱变异,制成疫苗,预防传染病,如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感染谱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这种表现称为~ ①不显性或隐性感染(可产生抗体) ②轻型疾病(有可察觉的症状、体征) ③中型疾病 ④严重型疾病 ⑤病死 传染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未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