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
?中医学中关于脏腑的理论,称作臧象学说。包括人体各内脏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辨证施治原则等许多方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脏象学说有以下两个特点。
?
一、整体观念
臧象学说在阐述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时,不仅着重说明各个脏腑本身的特点,而且十分重视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以脾和胃为例,除分述脾主运化、胃主纳谷,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等脾胃各自的功能外,还强调“运化”和“纳谷”是相互依存的消化过程,相辅相成;而“脾升”和“胃降”,则又相互制约,起着相反的作用。臧象学说还认为人体的毛发、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等组织和眼、耳、鼻、口、舌、前阴等器官与内脏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如肺开窍于鼻、输精于皮毛;心开窍于舌、其充在血脉;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充在骨等。此外,臧象学说还注意到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的生理、病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精神情志活动失常,可影响某些内脏的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疾病;而某些内脏有病变时,也可影响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
二、脏腑有别,以脏为主
臧象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为“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称作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作六腑。化生和储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是六腑的功能。臧象学说的内容,详于脏而略于腑,主要是阐释五脏的功能。五脏与六腑由经络相联系,组成一脏与一腑的表里关系。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分别互为表里。此外,心包也为一脏,与六腑中的三焦相配为表里。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臧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等脏腑,在形态学上与现代的人体解剖学基本一致,是指同名的实质性内脏。但对其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等方面阐释,则与现代的生理学、病理学有很大的不同。
?
三、心与小肠
1)心主血脉
血液的生成,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血液能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主要属于心的功能。心脏之所以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作用。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心脏跳动的节律均匀,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如果心气不足或心血亏损,都可出现面色不华、心悸和脉象有迟、数、结代等改变。心气不足时也可使血行瘀滞,出现面色青紫、四肢不温等;心血虚损时,濡养作用减退,也可使心气失于依附,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多等。因此,血的盛衰及其功能协调与否,是影响心脏生理病理的关键。
2)心藏神
这里所谓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但在中医学里分属于五脏,其中特别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充盈,表现为人的神志清晰,能反映外界事物,思考问题敏捷,精力充沛;如心有病变,即可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昏迷等精神意识活动显著减退甚至丧失的症状,或出现痴呆、谵语、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
3)心开窍于舌
心位于胸中,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如果心有了病变,往往能在舌上反映出来。例如:心阴虚或者心火旺时,可见舌尖或舌质红、起刺,或见舌裂糜烂等;心阳虚或心气、心血不足时,可见舌质淡或舌体胖;心血瘀阻时,可见舌质紫暗、瘀点等;病邪入心时,可见舌强、语搴等。
4)小肠主分清别浊
小肠将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加以消化。清者,即水谷精微和大部分水液由脾吸收并输布至全身,浊者下注于大肠,而无用的水液则渗入膀胱。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中的清浊不分,而见大小便的异常,如腹痛、腹泻、尿少等。
5)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至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排尿灼痛等小肠实热的病症。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薰于心,见心烦、舌齿糜烂等。
?
四、肺与大肠
1)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自然界的清气被吸入,体内的浊气被呼出,主要是由肺来完成的。肺气有宣散和肃降两个方面的功能。肺有宣有肃,气就能出能入,气道畅通,呼吸均匀;如果宣散和肃降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肺气不宣”、“肺失肃降”等病理变化,出现咳嗽、气急、喘促、胸肋胀满等症状。
肺的呼吸功能,还与人体真气的生成有关。肺吸入的空气是生成真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气的来源,一方面是吸入的自然界的空气,另一方面是脾吸收的营养物质(水谷之气),两者与肾中的精气相结合,组成人体的真气以充养全身。如果肺气不足,不但会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性的气虚,出现体倦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状。
2)通调水道
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是由肺、脾、肾以及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完成的。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叫作“通调水道”。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气的宣散和肃降两个方面的功能联结在一起的。宣散,就是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