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批品[优化]
*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二节 陆机的《文赋》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 第四节 钟嵘的《诗品》 第五节 萧统的《文选》 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建安时代起,文学创作活跃,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了显著的提高,品评文章的风气也逐渐形成。 并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批评的专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同时,还出现了最早的文学总集萧统编选的《文选》,对文学研究与批评有重要参考价值。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一篇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论文。 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他在《论文》中首先反对自古以来形成的“文人相轻”的积习,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相轻之由源之“自见”。 他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1.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价值,文以致用的思想; 2.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即强调作家的气质、个性对于文风的影响。 曹丕谈“气”,还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但这里是指“文气” 即作家的才性在文章中反映,是十分清楚的。 他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合而观之,他所讲的文气是与后世批评家所说的“建安风骨”相通。后来有人干脆就说“气即风骨。”这种“气”的思想被以后的文学批评者所承继。 他又指出,各种文体均有区别,其本不同,这就为各体文章的创作和批评找到了初步的客观标准。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尤其“诗赋欲丽”的主张,更显示了建安文学渐趋词采华丽的新风尚。 总之,曹丕的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他不是单纯根据个人主观爱憎来评论文章,而是有目的地去探求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问题的理论专文。 第二节 陆机的《文赋》 《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的问题提到文学批评的议程,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文赋》的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论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是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艺术性的问题。 他说:“余每观才士之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文赋》生动描述了作家创作的过程: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创作动机产生)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进入创作过程) “其致也,情曈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浮藻联翩,意能称物) 接着又指出立意与选辞之间的先后主从关系,进一步强调“文”能“逮意”的用意。“理扶质而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值得指出的是:在“诗言志”说之外,陆机提出了“诗缘情”说(“诗缘情而绮靡”)。 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文赋》中最有价值的论点。它反映了魏晋以来个人意识、文学自觉意识的觉醒。 《文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两汉以来传统审美观念的转变,反映了一种新的审美情趣,给晋宋以后的审美风尚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文赋》是以辞采纷呈,声调流利,富于美感的赋体写成的,被梁代萧统选录进《文选》之中,成为文学范本。 从西晋到宋齐,文学创作又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创作的经验和教训更加丰富了。这为刘勰《文心雕龙》打下了更充实的基础。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字彦和,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婚娶,20多岁出家,帮助当时名僧僧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