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園危機處理─自我傷害.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園危機處理─自我傷害.doc

--認識校園自我傷害 文/輔導教師:楊嘉琦 在Yahoo網路搜尋引擎輸入「自殘」、「割腕」字樣,望著螢幕上羅列出一長串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新聞事件,實在令人心驚膽跳。新聞報導中以「集體」、「連鎖」、「好奇心」、「為情」、「傷感」…等為標題,強調了學生彼此之間或相互模仿、耍帥的態度、或藉此方式宣洩情緒,顯示出這些現象已經不是偶發的新聞事件,年輕學生割腕、自我傷害的行為似乎已經在校園中悄悄蔓延開來、蔚為風潮;同時還傳達了本應燦爛活潑的年輕生命,卻訴諸暴力傷害自己的身體。行政院青輔會委託陳毓文(2000)的研究發現,研究受訪的青少年學生當中有26.4%(也就是每4名青少年中約有1人)曾經有過至少一次自殺或自我傷害的經驗,大約2成(也就是每5名青少年中約有1人)是兩種經驗都經歷過。導致青少年以割腕這些激烈卻隱晦的行為來傷害自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自我傷害與自殺行為如何區辨?他們需要哪些介入與協助?這些問題已漸漸引起很多從事教育、輔導人員的關注,青少年群體的自我傷害行為也開始受到注意與討論。 認識自我傷害 自我傷害行為的定義 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的會一再以割腕、燒燙、撞牆等方式來傷害自己的身體?難道他/她們不怕痛、不怕流血?自我傷害跟自殺有什麼不同? 「自我傷害」強調一個人「有意地」使自己的身心受傷害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想要」傷害自己這種行為的嚴重程度不一,輕者如不停的拔頭髮,重者如服毒、懸自盡。自殺(suicide):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企圖自殺(嘗試自殺,attempted suicide):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企圖(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並不成功。其原因包括所使用的手段不足以致命,或湊巧被挽回了生命。自我傷害(self-destruction,self-damage):廣義的自我傷害包括自殺、企圖自殺、以及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為。狹義的自我傷害僅指稱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但該個體並沒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清楚意願。這類的行為如:重複地拔自己的頭髮,以頭撞牆、咬傷自己、割傷自己等等。攻擊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有意地傷害他人的行為。傷害的程度從致對方於死地、危及生命、有重大的傷害必須送醫治療,到可以自行照顧的輕度身心傷害都有可能。這類行為往往讓行為者自己也陷入不利的狀態。憂鬱反應(depressive reaction):憂鬱是低落的、沮喪的、傷心的情緒感覺,通常在認知或思考上伴隨著「沒有希望」的想法,強烈地以為自己「一無是處」、「前途無『亮』」、「世界上沒有希望」、「無可救藥」;同時也可能出現「我是不好的」、「我是造成別人問題的掃把星」等的罪惡感。在行為上表現出如:飲食、睡眠習慣突然改變,失眠,情緒疲倦;對一般社交休閒活動失去興趣,逃課;濫用酒精(異乎尋常的喝酒)、濫用藥品(如:大量的鎮靜劑、安眠藥、或違禁藥品);甚至出人意外地暴跳如雷、攻擊他人。 其實許多自我傷害個案都一段特殊的過往,以及傷害自已的複雜心境。自我傷害者刻意製造身體上的苦痛,來解決精神層面的痛苦與折磨;藉由血液的流失來尋求心靈的慰藉。換句話說,疼痛與自我傷害,是用來轉移心理創傷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苦澀的藥物」。自我傷害行為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看見流血的傷口及疤痕,難免心生厭惡及挫折,因而無法一眼看透迷失於痛苦中、急需專業協助的個案。身為協助者,必須先克服自己內心的不安自我傷害的私密心理歷程,《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作者史蒂芬.雷文克隆(Steven Levekron) 生活困境 生活困境又可細分為「家庭困境」、「人際困境」、「學校困境」等部份。 家庭困境:與父母關係疏離、與父母關係衝突、家庭氣氛不佳、在家庭中受到忽略、家庭暴力等都可能讓讓青少年處於危險的狀態中,一旦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中,將引發自我傷害行為的可能性。 人際困境:青少年時期對於同儕的認同與需求十分重視,人際關係的發展總是影響著青少年心情起伏與情緒高低。 學校困境:在學校中獲得較高成就感與互動,將協助青少年有利的發展。課業壓力大、老師管教態度嚴格等都可能使青少年較容易產生自我傷害行為。 自我傷害導火線 生活困境往往使青少年感到無奈與無助,而自我傷害行為總是一觸即發。引燃青少年自我傷害的導火線,有以下六項:與家人發生衝突、人際紛爭、感情失落、好奇和模仿、課業壓力及生活挫折等。 與家人發生衝突:家人疏離關係與衝突問題往往不是青少年可以解決與處理、也非短時間就能改變,而自我傷害行為則容易變成因應的方式。 人際紛爭:與同儕關係不佳、友誼出現問題時,顯得孤立無援。 感情失落:當青少年的家庭與人際上都出現問題,又遇上感情失落時,青少年可能透過自我傷害來宣洩失落情緒,企圖找到另一個感情出口。 好奇和模仿:看到同儕的自我傷害行為時往往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