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示例.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示例

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示例 与朱元思书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学习先总后分的叙述方法,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2 背诵全文。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理解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美育训练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学法引导 1 反复诵读。 2 在朗读的同时充分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 3 注重词语积累,体味语言凝炼,传神之美。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梳理层次,体味本文生动的描写。 难点:体味语言特色,品味山水景境。 解决办法:通过朗读训练,感知语言特色,理解文章总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吴兴教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诵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结合注释,请学生口译全文。 译文略。 四、阅读分析 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掌握哪些重点词。 俱净:都清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独绝:独一无二。 2.学习体会第2段。 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答:水清、水急。 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而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 第2段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的山相互争高比远,直上云霄,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对山的远观,而走进群山,那里的美景则是:泉石冲激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交相鸣叫,婉转动听而且韵味十足;再加上蝉声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调动的感觉器官是:视觉、听觉。 面对如此胜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答:作者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熄灭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此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最后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主要突出此处山高林密,草木葱茏茂盛。 3.本文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处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4.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