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迈山上的古茶园.doc
景迈山上的古茶园
2015年4月,云南景迈,古茶树上寄生的“螃蟹脚”。据说这种寄生植物只有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摄影/炎炎 IC
从普洱市澜沧县城到惠民乡景迈山的214国道平整宽敞,农村客运车一路狂飙。
4月中旬正好是头春茶和二春茶的采摘空当,没有蜂拥而至的收茶者,山上清静不少,茶农们也可以闲暇几日,尽情享受少数民族新年的狂欢。
每年的4月16、17、18日三天,景迈山上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在过傣历新年(山龛节)。景迈山上的主要世居民族是傣族和布朗族,还杂居着哈尼族、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虽然民族众多,但是融合度很高,无论是语言还是风俗文化。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古濮人,这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树的民族。
上景迈山最好是早上,可以看到云海。车在弹石路面上蜿蜒而上,雾气在山间游走,停车远眺,云雾从指尖和发梢游过,像一袭滑不留手的轻纱。
在一个关卡前,我们被要求停车检查。随着景迈茶的出名,少数商贩把低价的外地茶运进来假充景迈茶,因此山上设了几处关卡,所有入山车辆必须接受检查,茶叶只可出山,不可入山。今年3月,一辆载有2吨外地茶的车就被截获,村民们当场烧毁了茶叶,以示惩戒。
进入山林深处,古树园开始慢慢呈现。
景迈山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且至今仍在采摘的连片古茶园,足有2.8万亩。据记载,这片栽培型古茶园从种下第一棵茶树开始,迄今已经超过1700年,被称作“古茶园博物馆”。它位于景迈大寨附近的“大平掌”,地如其名,一片形如手掌的平地上,成千上万的古茶树与其他古树同生共长,只是茶树的生长速度慢,看起来比那些合抱的参天古树小得多。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味,那是古树们千年的呼吸,伸手轻触古茶树,有一种令人眩晕的感动。
近10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全面复兴,景迈山上的古树茶价格年年攀升,最高时曾达到上千元一公斤。茶农们因此迅速致富,家家都盖起了新房子。大家饮茶思源,感恩祖先,每年山龛节期间,芒景村的布朗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茶祖活动,连续三天,每天都有各种歌舞表演和不同主题的祭祀仪式。如今,这已经成为景迈山上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了。但这并非民俗表演,而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据说,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在景迈山发现了茶树,并发动族人们驯化、栽培茶树。他娶了傣王的七公主,接受与学习了傣族相对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留下的遗训是:“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其遗失。”
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信奉小乘佛教,同时也信奉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山水有灵,草木有灵,动物有灵,每个寨子都有寨心神。凡属向自然索取,必须先和自然沟通,各种日常的祭祀活动就是他们请求自然宽恕与准许的方式。每一片古茶园中最大的那棵茶树,会被奉为“茶魂树”,人们在茶魂树下设祭台,以米饭和腊条供奉,请求茶魂树帮助守护茶园。
适逢新年,村民们大多停下手里的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年轻人和小孩更是等到了狂欢的机会,提着水桶,端着水盆,拿着水枪,守在路口,见人就泼,尤其是村外的客人,那更绝不会放过。我不得不一次次欣然接受这湿漉漉、冰冰凉的“新年祝福”。
这两年,普洱市政府在对景迈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持村寨的原生态风貌,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山上的民居建设进行一定的限制:必须保证是传统的两层干栏式建筑,就算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也必须以灰色挂瓦盖顶,外面包裹以木板,就连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也要用竹片包裹,确保从村子上空看不到现代建筑形式。 上图:2015年4月,云南景迈,在屋顶晒茶的村民。摄影/炎炎 IC下图:2015年4月,云南景迈高山傣族山寨。景迈大寨地势较高,山坡上是万亩千年古茶园,山脚下有云海蒸腾,村寨仿佛坐落在云端之上。摄影/炎炎 IC
景迈大寨的村书记岩尚勇家摆起了流水席,宽敞的厅堂里摆了四五桌饭菜,来的都是客,好吃好喝好招待,需要留宿的还可以在家里的旅馆住下。岩尚勇在景迈村当了30年的村干部,在村里非常有威望。这里的村书记都不是专职干部,也是茶农,相当于过去的“头人”。芒景村的书记南康也是这样。近几年,普洱市在全市产茶地区大力倡导组建茶叶合作社,岩尚勇和南康都是带头人。
景迈大寨当晚要在缅寺门口摆百家宴,宾主一起欢度新年,还要放高升(一种自制烟花),篝火狂欢。村里的人都忙开了,纷纷拿出家里最好的食材,做最拿手的食物。岩坎依和妻子从早上就开始忙了,儿子一整天都没影,估计泼水去了。忙到下午,他才把厨房交给妻子,陪我们喝茶闲聊起来。我是在村口的路上偶遇他的,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坐。
70后的岩坎依,是典型的传统茶农,家里有二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