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鉴伟和他的文人气
王鉴伟和他的文人气
————《现代苏州》专访录
原载《现代苏州》杂志2007年第一期
王鉴伟先生的书法工作室在苏州园区的一处高端写字楼宇中,很有点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他的学生乔康,一位青年书法家早早就在楼下候我,将我请进室内。工作室非常雅致,布置的格局尺度看似自然,但一看即是精心考量过,很有一些禅房意境。我看室内无人,便问乔康。乔康对我微笑,一边介绍着工作室中的布设,一边说,我的老师马上就来,先看看老师的作品吧。一瞬间,颇有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之意。这和我心中的王鉴伟先生的形象不谋而合。 乔康继续介绍,老师不常来此处,他平时多在世界各地云游,谁也不知道老师下个月忽然又在地球上哪个点出没。但是,在我印象里,不管去哪里,王先生的身边必然是带着一瓶好酒的。这个印象是因王先生在杂志上开设专栏后,读过他文章所致。天涯海角,孤身行客;行动如风,情义照眼,客途秋风,剑胆琴心,不带酒而行怎么行。读过几篇后,我恍然随先生入异邦他乡淬洗心灵,又差点以为王先生是一位剑客。可惜,酒和剑现在都通不过安检,可是从乔康处得知,王先生居然就是原汁原味的苏州人,但他的文字中却毫无江南忸怩做派,让我顿生结交之心。 乔康见我发呆,便翻出一本画册,我一眼瞥见上有王鉴伟先生的序言:“书法一途,笔墨技巧皆基本工夫,学问、人品兼修方入得上乘,自古书家皆不汲汲于名利,进德修业,明其道不计其功。”果然是智慧之语。抬头细细看过墙上悬挂的几幅作品,远观或浑金屈铁,真力弥漫,或冲淡平和,随缘笃定,近观线条雄强中见腾挪,细细微微,越看越妙,正待与乔康细究。此时,门外风声微动,闪进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乔康微喜,老师来了。只见他一头潇洒卷发,一副黑框眼镜,却还有一双温润的眼睛。的确,文如其人,字见其神。不需介绍,一股书卷气已经扑面而来,王鉴伟先生是也。 鉴伟先生招呼我在茶台落座,一个照面之下,似乎他已经看透了我的来意。高手练的是听劲的功夫,王鉴伟毫不与我客套半分,提手倒茶,坦然舒展胸臆,与我侃侃而谈。 原来,王鉴伟早年从祝嘉先生攻碑学,书法用功极深,最初攻碑学,于《石门颂》、《张迁碑》、《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等皆临习上百通,故笔力惊绝。后赴中国美院,得王冬龄、金鉴才传授帖学,笔法技巧日趋纯熟。书案上展示着他临的兰亭、自叙帖、米帖等,笔笔见性,几可乱真。而十年前,他编著《书法技要》丛书,便荣获国家图书最高奖——“金牛奖”,各大美术院校用作教材,畅销至今,名噪一时。其后得缘受教于沈鹏、吴悦石诸家,气象更为廓大。去年年末,为纪念《书法技要》丛书出版十周年,北京琉璃厂清秘阁特为王鉴伟先生展出近五十幅精品力作,真草隶篆各体皆备,体现了作者不凡的气场,其大字榜书雄强朴茂,小字作品精妙而深有禅意,惊起京城一番好评。 清刘熙载《论书》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所弃也。刘熙载所谓的士气,就是书卷气,或者称之为金石气。 王鉴伟身上裹挟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这种气息是饱读诗书,行走万里产生的,也是缘于一位书家对于把握世界的角度和体悟内心的深度而氤氲化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家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精通世间奥妙的文化学者。于是,一个下午,王鉴伟先生和我有了如下对话,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贴近观察。
《现代苏州》:听说文学和书法、旅行,是您人生的三个基点。王鉴伟:的确,在我的人生中,文学、书法、旅行是我的三个基点,但这些历练最终体现在文学和书法中,因为文学可以感动人,书法也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文学和书法是不可分割的,但相比之下,书法就是平常的小道,如文人苏东坡,从来不以书法自居,但他的人生修养体现在书法当中。而现在很多人把技术当作艺术,字写得溜,这不难,但没有内涵,不能打动你的心,促进你的心灵。 我也喜欢旅游,现在叫旅行,行走。我去过很多地方,贵州、广西的荒山野岭,异国他乡的穷乡僻壤。不注重风景,我注重的是行走的状态,这是一个人能慢慢沉淀下来的原因。行走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感受自己的心胸在慢慢变大,这种历练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改变,走过世界回过来看中国,我觉得,在国际视野中关照东方文化,意义就更显重大。《现代苏州》:您一直很淡然,很平静,默默地在做文字,走天下,写书法,我很好奇,您是怎么养成这般的心境的。王鉴伟:我写字其实有40多年了,前30年都在做功夫,我经常说不要急,我们要用十年、二十年造摩天大厦,要先打根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我想主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象去爬珠峰,你人生取向要做什么?我要留下什么或为将来写什么?这一点必须思考清楚。书法是慢慢的自然生长的,要自然,要从容,这是当今社会缺乏的。我一直在说书法圈子,在社会上是很小的一点,圈里看的很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