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梧桐掩映下的老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梧桐掩映下的老故事.doc

梧桐掩映下的老故事   从苇荻渔歌到通衢城道 2014年,复兴中路周边地区鸟瞰。(郑宪章 摄)   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方殖民者相继设立英租界和法租界,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也得以进入。但总体上看,法租界的城市化进程有别于公共租界。公共租界一向以商业繁华闻名,以南京路为中心干道的市中心区即是其最大的闹市街区。而法租界扩张后,特别是在它的西部,更多的是讲究居住环境和低容积的住宅形式,由此逐步形成以高级住宅区而著称的街区。   1914年的法租界最后一次扩区,当时虽已有数条马路穿越入境,但基本面貌仍还处于浜河纵横、村舍点布的郊野状态(图1)。相对而言,已建立60多年的东区和早已建立10多年的中区,已经完全城市化,尤其是东区颇为热闹。在这样的格局中,法租界新获得的西区,显然没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基础和发展需求,它的功能只能另辟蹊径了。其时正逢上海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并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衍变,上海的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租界中心区的人口必须向外疏散,而法租界西区尚未城市化的空白状态,正好能提供大批的空地,容纳大量的人口。于是房地产业便快速地挺进到这一区域里来。1914年后,随着各条道路的开辟、延长、加宽,大批的房屋便在西区沿路破土而出、拔地而起。这个势头一直延续至20世纪30年代末,终于形成上海租界地区的一个面积广大的住宅区。而其中,1914年开筑的辣斐德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修筑前的辣斐德路基本上就是南长浜的河道。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南长浜在周泾西南”,又有同治《上海县志》记载,“南长浜亦从周泾分流,西至王家浜……”,这里描述的位置大致就是今天复兴中路的走向(图2)。随着租界的扩张,河浜的水流日浅,最终被填埋。   南长浜填筑有一个特点,它并非租界筑路通常由东向西的方式,而是从中间向东西两端逐步延伸。1914年,最早填筑的是金神父路(Route Pere Robert)至吕班路(Avenue Dubail)段(今瑞金二路至重庆南路段)。1915年,从西门地区(今老西门以西地区)至吕班路之间的南长浜开始填埋工作,同时西面的金神父路至亚尔培路(Avenue du Roi Albert,今陕西南路)段也开始填埋铺路。至1918年,南长浜自敏体尼荫路(Boulevard de Montigny,今西藏南路)至毕勋路(Route Pichon,今汾阳路)已完成填埋铺路作业。1920年,毕勋路至霞飞路段最终完成。至此,从上海老城厢边横穿法租界的通衢大道得以贯通(图3),全长3494米,平均路宽6米。   为凸显该路的重要地位,法租界当局用法国贵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拉法耶特(Marquis de Lafayette)的姓氏命名。此人1789年出任法国国民军总司令,是立宪派首脑,风云一时。1830年,他再次出任国民军司令,参与建立七月王朝。   林荫下的多元文化街区   法租界相对公共租界更为注重市容环境,公董局在财力上投入很大,管理上也颇为严格。法租界地区的绿化投入是惊人的,公董局专门设有一个“种植培养处”,负责为公共场所和公董局及其所属机关栽种花卉树木。关于行道树的种植,法国领事署曾专门发布一个《法租界公董局管理路旁植树及移植树木章程》,其中明确规定:“各树木相互间之距离,得依树之种类及事之可能,定为七公尺至十公尺。”这个种植量相当可观。众所周知,法租界还引进法国梧桐树,作为行道树的主要品种。这种树树身高大、树冠茂密,是非常有风骨和特色的。而公董局在各个公共场所一直不断地栽下巨量的花木,道路两侧又到处是浓阴对接、叶密成盖的梧桐树,法租界地区的绿化自然是众口称誉了(图4)。   复兴中路沿线最具特色的公共绿化空间当属复兴公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买下南长浜边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152亩,并将其中112亩租给法军建造兵营,作为法军屯兵之用,此地被称为顾家宅兵营。光绪三十年,法军逐渐撤去,法国俱乐部等租用部分土地建造网球场、停车场等。1908年,公董局决定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1909年6月公园建成,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1908年,公园筹建时,公董局工务处提出建设方案,由法国园艺师柏勃 (Papot)按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1917年,公董局聘用法籍工程师约少默(Jousseaume)负责公园的大规模扩建和比较彻底的改建。设计方案于1918年通过并开始施工,直至1926年完工。期间,年轻的中国园艺设计师郁锡麒参加部分设计规划工作(图5)。1944年,汪伪上海市政府改顾家宅公园园名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   复兴中路上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也颇具特色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