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4《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望海潮》教案1.doc

人教必修4《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望海潮》教案1.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必修4《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望海潮》教案1 雨霖铃? 导入新课: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由意象品味意境。? 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找意象,说作用。? 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 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7.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8.课外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韵律。? 播放Flash课件,欣赏美妙的旋律和极富悲情的演唱,品鉴柳词美妙的意境。? 再播放Flash课件2次,同学们伴着音乐学唱。? 再播放Flash课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以唱的形式背诵课文。? [1]?[2]?下一页?? 望海潮? ?? sp; ??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