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手指间的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梭在手指间的艺术.doc

穿梭在手指间的艺术   【摘 要】缂丝,因其织造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又因其织造慢缓,有“妇人一衣,终岁方就”的说法;笔者作为一个缂丝的爱慕和学习者,在这里通过从缂丝探寻、缂丝发展历程、缂丝传承三方面来谈论缂丝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缂丝 艺术价值 传承   1 缂丝之“缘”   缂丝,又名“刻丝”、“刻色作”、“?w丝”,是以生丝为经线(颜色有黑白两种),各种彩色熟丝为纬线,将经线挣于木机上,用大小各异的梭子人工将各色纬线按花纹区分织造。正如宋庄季裕《鸡肋篇》载: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⑸希?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其主要使用工具有缂丝机、拨子、梭子、梭夹枪、竹筘、撑样板、毛笔、剪刀。虽然工具简单,但工艺流程复杂,有络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托经面、嵌前轴经、撬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梳经面、画样、配线、?e线、修毛头等十几道工序。复杂的工艺与缂丝艺人精湛的技艺相结合,缂丝制品华美细腻,堪称织中圣品。   1.1 缂丝的工艺特点   缂丝最显著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在织造时,经线始终是相通的,但由于花纹图案的变化,需进行局部挖织,因此纬线是不连通的。在外观上,缂丝的地与图案浑然天成,一起织成,正反两面图案同一,与其他织物相比,它不会出现挂毛、脱线的状况;在织造技艺上,缂丝主要以平纹为主,图案颜色变化常描述为:变一色,换一梭,不受三元组织规律的局限;在色彩方面,其颜色深浅变换自如;材料上缂丝采用“生经熟纬”,经线用纯生桑蚕丝制成,具有较强的韧性,纬线则采用纯熟的桑蚕丝,使织物形成“细经粗纬”的结构。一般缂丝织物的结构遵循“直经曲纬”、“白经彩纬”等原则。此外,由于缂丝“生经熟纬”的特性,使得缂丝成品出现缩纬的效果,但不会影响整体画面。   1.2 缂丝的艺术特色   据史料记载,因缂丝具有高贵精湛的特点,最早被用于制做艺术欣赏品,其作品分为日用品和艺术品两类。在织造时,不同的缂丝品依据不同的图案用途使用不同的技法。一般的缂丝技法有掼、结、勾、抢、绕、盘梭、字母经等。其中日用品以图案花纹为主,用色较简单,抢色少,色距较明显,主要讲究线条均匀、轮廓正确、注重技法;而艺术品更重视强调艺术内涵,要求缂丝艺人有良好的艺术底蕴。例如,表现花的技法以长短抢为主,从花蕊到边缘处颜色遵循由深到浅的规律;在缂画叶时,抢色从叶筋到外缘按照从深到淡的规律处理;缂画山水时,要注重远近层次,要将结、掼、勾、抢结合使用。综上可见缂丝艺术的博大精深。   2 缂丝之“史”   2.1 缂丝的起源   史料记载,缂丝最早的形式是缂毛。1914年,斯坦因在古楼兰遗址中,就发现了汉代的具有“中国希腊混合风格毛织片的花纹残片”(即缂毛)。另外,从蒙古出土的汉代“山石树”的丝织残片来看,发现缂丝“通经断纬”的织造技艺在汉代便已经存在。我国文献中提到缂丝,已经是北宋政和年间,洪昊在《松漠纪纲闻》中记载了北方的回鹘民族“善结金线,相瑟瑟为珥及中环、织熟锦、熟绫等物,又以五色线织成袍,名曰?w丝,甚华丽……”。以上这些史实都已经证明,缂丝的美丽之花在中华大地早已绽放。   2.2 缂丝的滥觞期――唐   唐,是缂丝发展的萌芽,题材以简单的几何图案为主,色彩单一,风格古朴,织造方法简单,主要是“掼”和“勾”,以平缂和齐缂为主,缂缝明显。主要用于制做缂丝带、书画的裱帙等实用品。   2.3 缂丝的兴盛期――宋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正是当时缂丝发展的写照。明张应文《清秘藏》说:“宋人刻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剜断,所以生意浑成,不为机经掣制。”可见宋缂丝的繁荣。   北宋缂丝风格古朴,经粗而稀,纬粗而厚,“结”是主要的戗色技法,这时的缂丝主要用于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而南宋缂丝风格却日趋写实、细致,经细纬密,织物细腻。   2.4 缂丝的普及期――元明清   元明清缂丝更加追求精巧、繁复,题材丰富,主体是花鸟画,还有山水、人物、吉祥寓意、宗教等内容。史书这样记载:“克丝之工,妙于南宋,而元则用尤广,进御服饰参以真金,组织华丽逾过于前代,而渐非古法……”,可见当时缂丝的华贵。   元代缂丝简练豪放,喜在织物上加金线,是缂丝金银丝的开端。明代出现了凤尾戗,双字子母经缂织法,缂线较之前增加了孔雀羽线和双股强捻丝线等技法,花纹精美,不退色,这时期缂丝只有苏州和北京两地盛行,尤以苏州最著名。清缂丝色线不再拘泥于一种,而是采用两种不同色相或不同明度的丝线捻合成的合色线,还出现了三蓝缂丝、三色缂金法。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缂绣混色法”。如雍正年间的缂丝《十二美人图》,便是缂、绘、绣结合的典型代表,整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