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尴尬的要求 ──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 姚海婴
一、作文教学:面对尴尬的要求
一次,召集学生了解教学情况,有位高三学生很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向您提个要求,您能不能教我一个套路,让我的作文成绩迅速提高?”说完后双眼直盯住我,流露出迫切的样子。其他的同学也附和着说:“真的,教我们几个套路。最好能像数学公式那样,只要将材料代入就能组合成文,获得理想的分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我感到很尴尬,忙说:“作文怎么会有套路呢?假如作文是有套路的,鲁迅的儿子肯定是位大文豪。”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又不是我们几个人的想法。我们的同学都是这样要求您的。不信,您可以再去了解。”
学生诚恳而令人感到尴尬的要求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学生进行写作的动机大多只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这就难怪学生提出希望教师能在作文教学中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法,从而获得好分数的要求。
二、作文教学:教给了学生什么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
1.在文体意识上,我们强行灌输了文体的条条框框。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将从事写作研究的理论当成教学的指导方针,强行向学生灌输了文体的条条框框,形成了模式化作文模式,如写议论文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用并列或层进的方式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更有甚者,挖空心思地寻找作文的“格”,诸如“15句议论文成文描红”、“2O句快速记叙文”、“排比段式散文”之类应运而生,泛滥成灾。
2.在选材上,我们先行约定了“好人好事”的材料定势。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主题先行”,即预设好格调高昂的“主题”,再由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寻找切合“主题”的“好人好事”,来提高作文的“精神含量”。如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学习就要为国争光,写教师只有夜半窗口的灯光……学生大多不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看待周边人们的生活,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只是“拷贝”着陈旧的思想,拣拾着早已被人唾弃的所谓“好人好事”。
3.在作文情感上,我们教会了学生虚饰和矫情。
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情”是文章的血液,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从如何迎合阅卷老师出发,教学生如何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说或写自己的不成熟的思想,不能表达不符合大众口味的情感。于是,明明反对父母的棍棒教育却要说“我体会了父母的爱”;明明对老师的偏心不满却要说“老师是用这种方法刺激我,让我进步”;明明自己战胜不了脆弱,不具备坚韧的品格,却不得不高唱“我战胜了脆弱,我拥有了坚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父母的性命。似乎不高尚就是低劣,无精神就是堕落,作文中只有欢歌笑语,没有人生忧郁;只有粉饰和赞歌,没有真实和批评。于是乎,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
4.在作文语言上,我们扼杀了学生的语言个性。
由于一系列的格式化训练,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格式化,而思维的格式化又导致思维的外化形式──语言表达的格式化、标准化。教师为了严格训练学生的语言,不惜一切代价对学生进行从词句到修辞逻辑都同一模式的训练,甚至于语气语调都必须符合教师的意图。于是,学生的作文语言从此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情感、人格,成为“高尚情操”、“政治思想”的“木乃伊”。
三、作文教学: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
要让作文教学真正对学生的个性、情感、人格起到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尴尬的要求为满意的答案,就应该将作文教学回归到无功利的写作指导上来,从应试的套路回归到朴素平实的写作上来,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语言作为作文教学的目的,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1.袒露发乎心灵的真情,张扬个性化的人生感悟。
首先,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平常的心态投入到貌似平凡的生活中去,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又要看到生活的丑陋,切忌以固有的、先入为主的情感、价值取向来规范生活的“原汁”,误入“伪生活”的泥淖。要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注重生活的原貌并进行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
其次,“作文源于生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源于精神生活”。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同时,教师要以“真”为评价学生作文的落脚点,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消解作文的神秘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这“不但可以纠正写作中心口不一、自欺欺人的恶劣倾向,而且能凭借文字而尽情‘袒露’万种心迹,形成千姿百态的情感形态和类型”,还能够“热烈昂扬地憧憬朝阳般升腾的灿烂理想,或由衷地礼赞创造奇迹、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并“抒发对清风冷月的独特感悟,或淡淡地吐露因挫折而引发的迷茫及惆怅心绪,咀嚼岁月的种种滋味”。即使有些消沉,有些“灰色”,有许多
文档评论(0)